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名贵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名贵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名贵细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名贵细鳞鱼养殖技术(20140216):

细鳞鱼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国产冷水鱼,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细鳞鲑,这种鱼因为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细鳞鱼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细鳞鱼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片就将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细鳞鱼的特征特性以及养殖的全过程。

相关知识:

隶属鲑科细鳞属,本属口小。上颌骨后延不及眼的后缘。我国产1种。 冷水性鱼类,栖息于山溪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冬季在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雌性个体4-6龄成熟,雄性个体早熟于雌性。初春解冻时即上溯产卵洄游。产卵场一般位于深潭下处(底质为砂砾、水温8-12℃)的急流中。卵沉性,卵径3.7-4.2毫米。肉食性鱼类,在大麻哈鱼生殖季节也吞食其卵。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高,可作为新的养殖对象。其自然资源已趋枯竭。

亲鱼的培育是实现生产性人工育苗,发展养殖和增殖生产的前提。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亲鱼的性成熟和产卵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应根据生态学原理创造出更加接近自然生态条件的培育环境,以促进其性腺发育和产卵繁殖。创造生态条件就是尽可能地模拟生态条件。模拟生态条件应根据细鳞鱼的生态特点来进行,其主要是水温的控制、光线的控制、水流条件的创造。其中,一是调节光照为2000lx左右;二是于产卵期后的6月至第二年的3月间,调节水深至50-60厘米,产卵期邻近的3月至5月底,再将水深降到30厘米左右,并利用进水口的动力造成水的环流;三是将水温控制在6-8℃之间;四是尽量减少人工鱼体操作,避免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五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鱼粉、虾头粉、发酵血粉、活性酵母、豆粕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尽可能地满足其营养生理需要。

1.亲鱼的来源 从巴西巴拉那州引进的细鳞鲳夏花鱼种,经过3年的池塘饲养和温室越冬,培育成性成熟的亲鱼;也可从子一代中挑选部分鱼种培育成亲鱼。

2.亲鱼的选择 繁殖用的亲鱼[来源:www.613935.com/],要求从专塘培育的细鳞鲳群体中选育,应当选择达到性成熟、生长性能好、体壮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亲鱼的体重要求:雌鱼达4千克以上,雄鱼达3千克以上。一般年龄为3—7龄。符合上述条件的亲鱼,有优良的生殖条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均为较高,亲鱼应采用逐年淘汰的方式加以优化。

细鳞鲳在水温高于25℃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华东地区成鱼饲养期内极少发病。但当水温降至22℃以下时,细鳞鲳由于摄食强度减弱,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疾病。在鱼种移进越冬室的第一个星期及越冬鱼种放养的头一周内,细鳞鲳经过拉网、运输、放养等的操作,鱼体鳞片脱落及受伤较为严重,加上环境条件的改变,水温偏低,极易被细菌和寄生虫感染致病。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都应小心仔细,使鱼体受伤程度降到最低。在越冬期,处于小水体、高密度、低水温、水质差等不利的越冬环境之中,为鱼病的高发期。因此,在越冬期间除了要加强日常管理外,要求进池鱼种的规格要大而健壮,放养密度不宜过高,鱼种进池要经过消毒,不能携带病菌入池,应尽可能保持越冬池较高的水温。

病原体是细鳞鱼三代虫,由虫体寄生于鱼的体表而发病。此病多发于春季至初夏,体重为1-3克的稚鱼阶段。虫体多寄生于鱼体的尾鳍、臀鳍、背鳍、鳃部和腹部。病征为鱼体呈不安状,常翻转急游或侧身贴于池壁,在池底急游,厌食,体消瘦。因虫体的刺激,体表分泌黏液较多且呈灰白色绒毛状。重症鱼离群独游或聚集于排水口处,死亡率达10以上。主要治疗方法是:用1/20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10分钟;也可用1/400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40-50分钟,每10天左右一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