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无公害水库养鱼的要点【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无公害水库养鱼的要点

何勇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渔政水产站 5552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鱼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水库养鱼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水库养鱼就是指在不占用农田和不与畜牧业争夺饲料的情况下,依靠水库中存在的饵料进行养鱼的技术。水库养鱼是一种重要的副业,在水库中养鱼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调节淡水鱼供应部平衡的状况。水库养鱼有很多优势,水库水资源丰富,且水量相对稳定,可以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优越的条件。水库养鱼投资较低,但是收益却很大。本文主要从水体环境、鱼种培育和养殖方面探讨了水库养鱼技术要点,希望对于提高水库养鱼产量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养殖水体大环境

水库中生物的种类和鱼苗的密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的两个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人工调节这两个因素使水质更加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对于水生物的总量,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施加肥料来调节,而鱼苗密度可以通过投放和捕鱼两个环节来调节。一定面积水体的浮游生物数量是固定的,如果超过这个总量就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从而导致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我国的山区的水体一般偏瘦,为了保证鱼类的营养,必须在水体中施加肥料,提高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总量[1]。为了使鱼类有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还要控制好水体中鱼苗的总量,保证水体中的鱼类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鱼类的规格。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天气和水污染影响到鱼类的生长,一旦遇到高温、低温或者是阴雨天,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鱼类的生存环境适宜鱼类的生长繁殖。

2 注重鱼的放养重量基数

鱼的放养重量基数决定预期产量和商品鱼规格,如果预期产量为每年250~300千克/亩(667平方米),则每亩的放养基数不得低于100千克,且放养的模式必须以大、中、小的规格梯级投放,轮捕轮放。5~9月份的150天内,以每天每亩捕出2千克鱼左右(约2%)的比例,持续捕捞销售,使水体中鱼的保有基数始终保持在100千克左右,只有这样,水体中每天产出的浮游生物才能够使鱼吃得饱,鱼才能持续生长。预期年产量可以这样计算:2千克/亩·日×150天=300千克/亩,其他月份鱼的增重抵消该150天内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减产。如果预期年产量为150千克/亩,则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放养基数保持在50千克/亩即可。鱼苗的亩放养尾数由预期产量和上市规格决定。如果预期年产量250~300千克/亩,则放养尾数为150尾左右,上市规格1.5千克以上。

3 鱼种的培育与投放

水库养鱼对于鱼种的需求量比较大,自然培育的鱼种远远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因此,需要辅助人工培育。一般情况下,大中型水库每年需要的鱼种达到几十万条,必须进行人工培育鱼种。人工培育鱼种主要利用网箱进行,这也是提高鱼种产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水库适合凶猛鱼类生长,因此这些鱼类较多。为了避免鱼种被这些凶猛鱼类吞食,必须投放大规模的鱼种。一般的要投放规格在12厘米以上的鱼种,否则这些鱼种会不适应水库的环境而死掉或者是被凶猛鱼类吞食。

投放鱼种的种类需要根据水库的规模和水体来决定。一般在大中型、水质较肥的水库每亩可投放350尾左右的鱼种,并以养鲢、鳙鱼为主,其中鳙鱼所占的比例一般会超过50%,还要配合鲤鱼、鲫鱼等其他鱼类进行混养[2]。在水质比较清瘦的水库中,应该主要养殖草鱼,草鱼所占的比重要超过60%,再配合鲢鱼、鲫鱼等鱼种进行混养。

水质是影响鱼类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鱼类养殖效果,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在汛期来临前,要将水库底部一些死水排放出去,这样可以避免水库中营养流失。在汛期来临时,水库会将洪水带来的丰富的废料储存下来,使水质变肥,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基础。在鱼类迅速成长时期,必须使水库保持较高的水位,促进鱼类的生长。为了改善水质,还可以根据水库实际情况,种植莲藕、苏丹草等,为鱼类提供肥料。

自然生长在水库中的鱼类成为天然经济鱼类,这种鱼类产量较低,但是由于这类鱼类基本上不需要投入成本,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应该加大对自然经济鱼类的保护,在鱼类繁殖的季节要禁止捕鱼,即使到了捕鱼季节,也要有选择性的捕鱼,还要在必要的时候清除一些凶猛的鱼类,保证自然经济鱼类的正常生存,这也是提高水库养鱼能力的重要措施。

4 有机肥料的配合使用

有机肥料使用不方便,难于准确计量,(www.613935.com)污染水质,消耗水中溶氧,但肥分有效性大,成分丰富,还含大量的有机质、维生素等,对有益细菌、浮游动物、鞭毛藻类的发展,对改善底泥结构有很好的作用。无机肥料虽然肥效快,运输、贮藏、计量、使用方便,不消耗水中氧气,但肥分单一是其最大的缺点[3]。只施化肥往往产生很多鱼类难于消化的蓝、绿藻。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缺点互补,因而配合使用可提高肥效。据报道,配合使用有机肥可使肥料系数降0.16~0.26。

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基肥的最大用量为,半干半湿的家畜粪肥、厩肥、堆肥4 500~7 500千克/公顷。使用办法是在5~6月,在1米深左右的浅水处均匀地堆成小堆,施基肥后水位上涨较大的,可堆在岸边。没有腐烂透的肥料在堆放时要堆紧、压实,有利发酵。绿肥作基肥时,用3 000~6 000千克/公顷,最好与粪、厩肥混合堆放,腐烂时耗氧量大,一次不宜堆放过多,隔一定时间可将其适当翻动,促进分解。在消落区种植绿肥,水位上涨后淹没入水而成为肥料和饲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小型水库,有机肥也可适当作追肥。全年用量约为3 000~6 000千克/公顷,分多次使用,最好发酵腐熟后使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使用应掌握水温较低时多施有机肥,水温较高时多用无机肥的原则。

5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水库养鱼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只有通过良好的养殖技术才能够达到预想的养殖效果,提高养殖产量。水库养鱼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及时总结经验,合理的进行养殖,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无公害水库养鱼技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全生,梁成红,于发达.浅析供水型水库养鱼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水利渔业,2007,(06):22-23.

[2]孙建军,张振俭,周尚恩.水库养鱼与水质的关系[J].渔业致富指南,2009,(24):37-38.

[3]石志雄.B型肽肥、鲢鳙壮在大水面养殖中的意义[J].渔业致富指南,2011,(01):9-11.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