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头鳟的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硬头鳟的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硬头鳟的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硬头鳟的养殖技术(20130331):
硬头鳟是鳟鱼类的一种,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属鲱形目、鲑科。硬头鳟为溯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加拿大,另外墨西哥也有硬头鳟的分布,成鱼的个体一般为0.7-1.5千克。硬头鳟是珍贵的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硬头鳟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硬头鳟于1998年引入我国,因为硬头鳟是冷水性凶猛鱼类,所以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集约化养殖。目前在我国的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等地区都有养殖。我国由于引进硬头鳟的时间不长,在养殖上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养殖户朋友们不容易掌握。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为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介绍一些关于硬头鳟繁殖和饲养技术的小窍门。
相关知识:
硬头鳟为洄游性冷水鱼类,也称钢头鳟,在淡水至盐度为10%的水体中均可良好生存和生长,可生存水温为0.6℃至25℃,最适生长水温10℃至18℃;栖息条件要求水质清洁、水量充沛、氧气充足、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才能正常生长;自然条件下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成鱼喜食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亦食植物碎屑。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分为两个阶段,从稚鱼开始至体重达到20克左右为止是小鱼种培育阶段;体重20克至100克个体的培育为大鱼种培育阶段。
鱼种培育池类型为流水养殖池,以水泥池或以石块堆砌为主;鱼池规格以面积为5平方米至30平方米,水深0.5米至0.7米为宜;鱼种培育适宜水温为10℃至16℃;培育池水体的溶解氧应≥8毫克/升;鱼种培育阶段的放养密度受水温、水质、水体的溶氧量、鱼种规格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一般情况下,鱼苗的放养密度为1000至1300尾/平方米,规格为3至5克/尾的放养密度为200至300尾/平方米,体重为20克左右的个体放养密度为80至100尾/平方米,体重为100克左右的个体放养密度为40至50尾/平方米;小鱼种阶段,每天投喂4次;大鱼种阶段,每天投喂2至3次。饲料投喂量随着水温、鱼种放养密度及鱼种规格的不同略有差异,正常情况下,在水温为10℃至16℃情况下,小规格鱼种的投喂量为3%至5%左右,大规格鱼种的饲料投喂量为2%至3.5%左右。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流水养鱼池从进水口到排水口处要有10%至20%的坡降,以利于清除污物,保持水质的清洁;排水口和溢水口应根据鱼体的大小设置网闸,以防鱼逃逸。随鱼种生长,当个体差异超过30%或密度较大时应及时分池或分级。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阶段是指鱼种从100克养至商品鱼的阶段。
成鱼养殖阶段养殖池以水泥池或以石块堆砌为主;养殖池以面积为3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水深0.8米至1.2米为宜;成鱼养殖适宜水温为10℃至18℃;养殖池水体的溶解氧应≥6毫克/升;放养鱼种以规格整齐、体色鲜亮、游动敏捷、体质健壮为佳;鱼种放养密度随着水流条件、放养鱼种规格、养殖池水温的不同而不同,在水温为10℃至16℃情况下,规格为100克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为30至100尾/平方米;成鱼养殖阶段每日投喂次数为2至3次,饲料蛋白含量≥40%;投饲量随着鱼种规格及养殖水温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情况下饲料投喂量保持在2%至3%左右为宜。日常管理应注意:每日巡塘检查两次,观察鱼的活动、摄食及有无逃鱼等情况,及时调节水的流量、清除池内污物,保持水的清洁;定期进行溶解氧和水温监测,做好养殖记录;定期进行鱼种规格监测,结合水温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及放养密度。
病害防治
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期间环境卫生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人员进入车间及工具使用前应消毒;外购鱼卵、鱼苗、鱼种、成鱼及其运载工具进入养殖区应消毒。同时应控制传染源,防止老鼠、苍蝇、飞鸟等传染源进入仓库和养殖区;养殖池水源应彻底消毒后再进入养殖池;保持鱼池清洁、卫生,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杂物进入。
硬头鳟人工孵化技术:
(一)受精卵的处理 鱼卵运输器具中的水温往往与孵化槽的水温不一致,若将运抵孵化场的受精卵不经任何处理即放入孵化水槽,因水的温差过大,会大大影响孵化率。因此,应在鱼卵到达后,连同盛装受精卵的运输塑料袋及鱼卵放入孵化用水的池中1小时左右,待塑料袋内、外的水温不得相差2℃。 鱼卵消毒:鱼卵在孵化前必须进行消毒,以消灭所携带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常用的消毒药物及消毒方法有:用浓度为50克每立方米的甲醛溶液浸洗20分钟,或用浓度为50克每立方米的碘酊浸洗鱼卵20分钟,或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
(二)孵化 孵化工作可在专用孵化器或孵化水槽中进行。孵化盘面积占孵化水体面积的50%,每平方米孵化盘以放卵2万粒左右为宜。孵化盘中不可有死角,以盘中的受精卵不叠压为宜。 孵化用水以泉水、水库坝下水、湖水、机井水为宜。原则是洁净、无污染和没有浮游动、植物,水温8-11℃。水交换量以8-12升/分为宜。水源在使用前最好经过暴气,以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在整个孵化期间要保持水体的溶氧在8毫克/升以上。在孵化过程中,要及时地拣除死卵并详细计数。在破膜期停止卵的操作。拣除死卵时不要伤及好卵,并避免振动,以免影响胚胎发育。破膜前,要适当搅动孵化盘中水体,保证盘中有卵不重叠积压。孵化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破膜后,带有卵黄囊的仔鱼沉到水底。此时可撤掉孵化盘,并清洗干净备用;破膜期间氧的消耗量较大,应适当加大水交换量。破膜后的仔鱼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维持生长发育。此时,不喜阳光,喜欢集群,为了防止局部缺氧而窒息死亡,要适当搅动,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止出现意外。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