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伊乐藻长势不好的原因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伊乐藻长势不好的原因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伊乐藻因其具有耐低温适应性强、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在河蟹生态养殖中广泛推广应用,但伊乐藻不耐高温的特性,高温季节容易浮根死亡败坏水质,所以高温季节的伊乐藻管护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在基层走访发现,很多塘口的伊乐藻只要管护得当,可以顺利度过高温季节直至河蟹上市。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伊乐藻长势不好的原因 蟹塘伊乐藻高效生态管护技术。

一、 伊乐藻长势不好的原因

1 、早期肥水不当

高淳河蟹养殖,早期习惯使用农家肥肥水,由于用肥量难以把握,大剂量的农家肥进入环沟水体后极易导致鞭毛藻类大量爆发,水色发暗、浓绿(图1),水体透明度降低,伊乐藻见光度不足,长势变弱,时间一旦过长,伊乐藻就会萎缩,如果环沟内伊乐藻不足,养殖中后期极易导致水体浑浊(图2)。

2、坂田栽草后,没有及时补肥、壮草或无机肥使用过量

经笔者走访发现,坂田伊乐藻长势弱的塘口,多数是栽草后没有及时补肥的,加之今年河蟹放苗密度普遍提高,伊乐藻可吸收的营养不足,导致长势偏弱。尤其是平时疏于管理,肥水力度不够的塘口更为明显。

还有一种情况是栽草后,大量使用复合肥、尿素,反而导致伊乐藻不长甚至萎缩,这多是由于使用高浓度的无机肥料导致水体渗透压高于伊乐藻细胞内的渗透压,细胞失水萎缩,此种现象就是农民朋友所说的“烧苗”。

3、伊乐藻挂脏

整个五月,早晚温差变化大,返底、倒藻现象频发,藻相、菌相失衡,施放的肥料不能被及时有效利用,导致水体悬浮有机质过多,如遇蜕壳高峰期,水中负电荷增多,极易将有机质吸附于伊乐藻上,导致水草挂脏。挂脏的伊乐藻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能力就会大幅降低,水草长势就会减弱。

4、青苔过多

笔者走访发现,由于今年早期的气候因素加之池塘的管理力度不足,3至5月份,许多塘口青苔爆发严重。大量青苔不但与伊乐藻争夺营养,而且覆盖于伊乐藻上(图4),严重阻碍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伊乐藻萎缩不长。

5、底质差

底泥厚或不注重改底的塘口,由于底层耗氧物质逐渐积累、增多,底部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也易导致伊乐藻根系不发达,根部发黄、发黑、长势变弱。

二、应对补救方案

1、水位不能过浅,确保仅存的伊乐藻保持活性。

2、多补充碳、钾、钙、铁等矿物肥,促进水草生根、长茎。

3、水草上脏的处理

①如果伊乐藻表面脏污可以抖掉,建议使用表面活性剂类物质进行清除。

②如果伊乐藻表面脏污无法抖掉,而且有硬硬的小颗粒,建议使用有机酸类物质进行清洗。

③如果伊乐藻表面有毛茸茸的丝状苔,建议早期使用少量青苔药配合腐殖酸钾进行清除。

4、青苔过多的尤其是伊乐藻表面覆盖青苔的,高温期不建议杀苔,可使用腐殖酸钾配合以放线菌、硝化菌为主的生物底改(与青苔争夺营养)来控制青苔,促进青苔与水草分离,然后人工捞除。

5、加强底质改良(尤其是高温期),多使用氧化增氧型底质改良剂,保证底部溶氧,防止水草烂根、上浮。

一、栽种方法

1.清塘消毒

年底河蟹捕捞上市完毕后,及时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淤消毒,保留淤泥10厘米。池塘清淤后加水15厘米,每亩水面用漂白粉30公斤带水清塘,杀灭池塘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中和一部分酸性物质。

2..栽种时间

伊乐藻的栽种一般在冬季水上无冰时进行,池塘清淤消毒后10天即可移栽且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伊乐藻在水温3℃以上就具备明显生长能力,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此时种植伊乐藻有利于其吸收养分并对其他藻类产生抑制作用。

3.栽种方式

采用扦插入泥的方式进行移栽,距岸边2米以内不种植伊乐藻。南北向呈条带状移栽,条带宽2米,间隔4米,行距1.5米。此种栽种方法有利于池水流动和河蟹活动,并利于河蟹摄食,节约饵料。

二、管护技术

1.水位控制

伊乐藻有根据水位生长的特点,运用水位控制伊乐藻的长势既不会造成伊乐藻浮根死亡,又能保持伊乐藻良好的长势。技术要点是使伊乐藻的草头始终保持在水面10厘米以下,随着伊乐藻的生长缓慢升高水位。如有暴雨、大风、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要降低水位露出草头,避免由于强对流天气搅动水流和水位快速上涨,使伊乐藻浮根。

2..割茬技术

如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则要进行割茬。具体操作:用长柄刀具将伊乐藻沿根割除,并及时捞出浮草,必要时割出几条3~4米宽的通道,便于河蟹活动。高温期间如果有草露头,要及时采取措施割除草头,避免伊乐藻晒伤死亡。

3.施肥

5月初按照复合肥与尿素2∶1的比例进行施肥,每亩用量为3公斤;6月初按照复合肥与尿素1.5∶1的比例进行施肥,每亩用量为2.5公斤;7月初按照复合肥与尿素1∶1的比例进行施肥,每亩用量为2公斤;8月初按照复合肥与尿素0.5∶1的比例进行施肥,每亩用量为1.5公斤。施肥的具体用量根据蟹塘中水色和伊乐藻总量进行调整,水色较浓的可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水色较淡的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的用量。在施肥3天后可用简易的水质测试盒,测试池塘中的水质指标,如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足饵

投足投好饵料对管护好伊乐藻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饵料投喂不足,一方面造成河蟹会夹断伊乐藻须根,影响伊乐藻的生长;另一方面饵料投喂不足会使河蟹在养殖塘中到处觅食,造成浑水,严重影响伊乐藻的光合作用,使伊乐藻叶片污浊、活力差。具体投饵标准为:按照每亩投饵量(克)=每亩放养量×当前规格×成活率×投饵率(2%~6%)确定每亩的投喂量,通过地笼采样确定当前河蟹规格,并根据经验确定成活率,投喂率一般在养殖前期5%~6%,养殖中期2%~3%,养殖后期5%~6%。

在池塘中多设置几处食台,根据河蟹摄食情况、天气情况以及食台剩饵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纪连元 邮编:2132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