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异地购运鱼种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异地购运鱼种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

冬春是投放鱼种的季节,因价格差异或品种规格的余缺,从外地购运鱼种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但近两年来,外地购运的龟种常在放养后大批死亡,使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了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减少损失,笔者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鱼种购运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了解鱼种养殖塘口的日常管理措施

培育鱼种的塘口平时应进行拉网锻炼,特别是高密度精养塘口一般为20~30天拉网锻炼一次。鱼种锻炼不够是造成鱼种放养后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鱼种在比较缓和的应激原作用下,可通过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步适应,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日常的拉网锻炼可增强水生动物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适应能力,有增强鱼的活动力和促进食欲的作用。平常没有进行拉网锻炼或锻炼次数少的塘口,鱼因为生长速度快,肌肉松散不结实,若进行长途运输,鱼种就会因为能量消耗过大,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最终导致放养后疾病的感染,甚至暴发,引起鱼种大批死广。

鱼种运输前也要进行拉网,将鱼密集锻炼,拉网锻炼的次数不少于两次(第一天拉一次,隔一天拉第二次),长途运输锻炼次数更多。拉网不仅使鱼增加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增强体质,从而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另外,拉网还可以先除去野杂鱼,消灭水生昆虫,估计鱼数量。总之运输前拉网锻炼的目的是增强鱼种体质,提高在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因此选购鱼种时应选择管理科学,经常拉网锻炼的塘口。

二、起运前要进行网箱暂养

起运前2~3小时把鱼种围集后移入网箱暂养,使鱼在网箱内密集。暂养不仅使鱼排尽体内的粪便和粘液,增加耐氧的适应力,而且可避免大量粘液和粪便污染水质。鱼集群后暂养在网箱中必须进行微流水冲鱼锻炼,待鱼种游动活泼逆水性强、能适应高密度集群再进行选种过数起运。在选种时严格用筛子筛好鱼种,挑选逆水性强、游动活泼的鱼种,剔除野杂鱼,保证规格一致。

三、应选择肥满度适中的鱼种

随着养殖周期的缩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鱼上市规格也在加大,由于采取轮捕轮放的增产养殖模式,食用鱼的养殖周期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放养的鱼种规格不断加大。因此,有一些养殖户在选择鱼种时片面追求大而肥,而忽略了鱼种本身正常的体型,尤其是高密度用劣质配合饲料为主的培育鱼种塘口,鱼看上去膘很肥,但体短,体重与体长之比失调,鱼的肥满度偏高,这样的鱼种由于长期摄食超过其营养需求的饲料,营养不能完全转化,体内脂肪积累很多,造成鱼类的免疫功能低下,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直接运输,鱼种放养后也可引起大批死亡。

四、选择鳞鳍完整、体无病伤、色泽鲜明的鱼种

伤病往往是影响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带病负体弱,放养后对水域环境适应能力弱,是构成放养初期死亡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患病鱼种也是造成鱼病传染的途径。鱼种的伤残常与鱼种出塘、运输和放养过程中的操作粗糙和工作态度有关,从而造成机械损伤,受伤鱼种放养后易感染鱼病,活动能力也差,影响放养成活率。所以放养前必须对鱼种进行认真的鱼病学检查,采取必要的措施,在鱼种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周密细致,接触鱼的工具要光滑,尽量避免鱼体损伤和消耗鱼体体力。

五、鱼池、鱼种、工具要进行药物消毒

放种前鱼池要进行消毒,放时鱼种也用药物浸洗消毒,还有养殖水体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等,及投喂有针对性的药饵。最重要的也是容易被养殖户忽略的是工具消毒、食场定期消毒,因工具是传播疾病的途径,食场是病原滋生的根源,因而食场一般应每10~15天消毒一次,保证鱼种放养后的正常生长。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