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管理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管理措施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池水温度也随之降低,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变缓,有的甚至停止生长,进入漫长的生长“停滞期”。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因鱼的生长变缓而放松日常管理,这给各种致病菌侵蚀鱼体创造了机会,有的甚至引起大规模病害,导致发生各种养殖惨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将冬季池塘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清整池塘

1. 清除淤泥

养殖池塘经过一年的连续养殖(有的甚至几年),鱼类的食物残渣、粪便和池底的腐殖质以及随水而来的泥沙沉于池底,使淤泥厚度超过20厘米以上,并含有大量致病菌、寄生虫,在高温季节极易分解产生铵盐、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鱼类大批死亡。因此,对于冬闲池塘可以放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底泥厚度10~15厘米即可,每亩再用100千克生石灰干法消毒,在泼洒生石灰后第二天充分搅拌底泥。消毒后不要立即注水,让池底充分暴晒、冰冻,彻底杀灭池中有毒有害物质。

2. 修整池塘

检查池塘是否有漏水现象、是否有老鼠洞等,若有漏水,要彻底堵漏,修好垮塌的池埂,保持池塘水位稳定。此外,清除池埂上多余的杂草,检查增氧机可否正常运转,查看进水口(管)是否有堵塞、排水口拦鱼栅是否需要修整等。

二、管理措施

1. 常加新水,深水越冬

冬季来临时,为了稳定池水温度和增加水体溶氧含量,须将池水水深加到1.8~2.2米,让鱼群深水越冬,避免水温的剧烈变化。池面结冰时,要及时检查冰下水位,加入新鲜水来排出冰化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厘米),以提高水温,避免融雪、融冰导致的水温剧烈下降。

2. 适时投饵,合理施肥

在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常规鱼类的池塘,当表层水水温超过5℃时,可每7天投喂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4%,且每月施肥1次,每亩用20千克粪肥或1千克尿素,(www.613935.com)使水质不要太清瘦,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3. 坚持巡塘,查看鱼情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查看鱼群是否有异常情况,观察池塘水色是否正常等。注意监测池水水质指标,坚持每10天测量1次池水溶氧含量,并减少人群在池塘周围的活动,保持环境安静。池塘冰面有积雪时,要及时清除总面积30%以上的积雪,增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池面冰封5天以后,要及时打冰孔,检查是否有缺氧情况,方法是打开1个冰孔,30分钟后查看是否有水生昆虫、野杂鱼等游过来,若有表明池水已缺氧。池水严重缺氧时常表现为水体混浊、发黑、有异味,此时要及时加水,提高池水溶氧水平。

三、病害防治

冬季因并塘越冬,鱼群密度较大,容易发生各种病害。若发生水霉病、竖鳞病、波豆虫病和斜管虫病等,死亡率可达50%以上。

1. 清塘消毒

在屯鱼越冬前,每亩池塘可用15千克生石灰或10千克漂白粉干法清塘,或每亩每米水深用45千克生石灰或20千克漂白粉带水清塘消毒。转鱼操作时,要求不能损伤鱼体,鱼入池前用3%~5%食盐溶液浸泡消毒15~20分钟,以预防水霉病的发生;若发生波豆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可用硫酸铜(CuSO4·5H2O)与高锰酸钾按5︰2的比例(质量比)混合,用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0.3~0.4毫克/升,以有效杀灭池中大量的寄生虫。

2. 加强拉网锻炼

加强秋季培育,进行肥鱼越冬。在并塘后冰封期前1个月或11月选择天气晴好时拉网锻炼1~2次,有助于鱼群适应养殖环境改变,增强鱼体体质,减少越冬时疾病的发生。

3. 加强防鼠害管理

池鱼并塘越冬,鱼类生长、摄食等节律变缓,部分养殖户常疏忽池塘管理,这为老鼠等敌害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捕食环境。为防止出现池塘漏水、偷食鱼、抓伤鱼情况,要求养殖管理人员每天巡塘,特别要注意检查草丛隐蔽处、池塘角落和池埂不经常走动处是否有老鼠洞,注意观察池埂边是否有老鼠偷食鱼后留下的痕迹,池中是否有鱼被抓伤后离群独游的现象。若有以上异常情况,要立即制止,不可粗心大意,任其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5517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