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海参苗种放养技术关键【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海参苗种放养技术关键

海参苗种是海参养殖成功的基础,科学放养海参苗种是海参池塘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海参养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养殖户并不完全懂得如何科学放养,致使海参苗种放养成活率低,从而严重影响了刺参的养殖效益。现将海参苗种购买及放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一、海参苗种的投放时间

应抓住海参的快速生长期,及时投放海参苗种以提高成活率。海参苗种投放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的4~5月份和秋季的9~10月份。春季放苗时间不宜推迟得太晚,尽量选择在当地水温达到7~8℃时较为合适。在秋季投苗时间也不应太迟,应选择在10月下旬。当水温降到5℃即不宜再投苗。否则因温度过低和突然变化会导致越冬期海参苗种死亡增多。

放养时主要应以水温情况而定,最好选择晴暖天气放养;阴天也可放养,但雨天不宜放养,风浪较大也不宜放养。

二、海参苗种的购买

1.海参苗种规格

一般要求海参苗种的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即1000~2000头/千克的海参苗种较为合适。如果海参苗种规格过大,价格较高,将加大投苗成本;如果海参苗种规格太小,则成活率太低,势必降低养殖效益。

2.海参苗种质量

海海参苗种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所以购买时应选择体质好、无伤病、规格整齐的健康苗种。健康的海参苗种标准是:①管足附着力强。强壮的参茁会牢牢地附在附着基上;差的海参苗种稍微抖动可能会全部落地:②肉刺完整、尖挺且细而高。刺太大的可能是隔年苗,太小的可能是病态苗;③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将海参苗种放在手上来回颠几下,海参苗种收缩较快;④粪便短,不粘连。反之,可能胃肠有病:⑤状态不摇头(差的海参苗种身体扭曲,体后部附着不动,体前部抬高反复不停地扭曲、转动,参体大多不再移动与摄食,俗称"摇头"病);不肿嘴(围口部外突、肿胀,严重时触手僵直,自由活动受阻,俗称"肿嘴"病);不化皮(用肉眼观察刺短而秃或无刺不伸展成球形,较厚实,仔细观察疣足尖端开始溃烂,严重时身体有部分溃烂,甚至全身溃烂、自溶,俗称为"化皮"病):没吐肠。

另外在购苗时还应防止出售过程中掺杂欺诈行为的发生,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喂激素:个别育苗场为了追求育苗效益,在投喂饵料时添加激素,以促使苗种加快生长。从表面上看海参苗种体色发黑、发亮,而且又肥又大。但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海海参苗种常常会出现发病死亡现象,即使海参不发病,其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成活率低。

(2)掺水:海海参苗种种有缺氧吸水的生理特点,在无氧的情况下,突然降低盐度给海参苗种补水,可使海参苗种增重10%~20%。如再经长途运输就会导致海参苗种吐肠、僵直、死亡。

(3)掺老头苗:海海参苗种经过多次倒池、挑选,最后淘汰的部分为老头苗。虽然购苗时苗较大、较好,在养殖过程中这种海参苗种即使不发病,其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三、海参苗种的运输

正确的运输方法是保证海参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在购苗时操作要细致,参茁出池后,应先把海参苗种放在网袋中将水控干净,但控水时间不宜过长或反复抖网袋。否则容易造成海参苗种擦伤,苗种投放养殖池后容易导致海参苗种感染细菌而死亡。海参苗种控水过长还会导致海参苗种脱水,也不利于成活,应该保持稍有滴水而不成线为好。其次,要依运输距离的长短来确定是采取水运法还是干运法,短距离的运输一般采用干运法,可用鱼苗用袋,每袋装苗2~3千克,然后扎口放入保温箱运输;而水运法适用于长途运输,利用厚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入新鲜的海水1/3左右,海参苗种3.0~5.0千克(根据袋的大小而定),充氧后扎紧袋口,放入保温箱内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注意保温及避免挤压,严防海参苗种受伤,并与目的地做好衔接工作,以便海参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迅速妥善处理,防止运输时间拖得过长。

四、海参苗种的投放

1.海参苗种的投放密度

海参苗种的投放密度应根据海参苗种的个体大小及原有的存池量来决定。一般的投放密度为5000~10000头/亩。

2.海参苗种投放

在苗种入池前要用青霉素、链霉素各30毫克/升浓度的药液进行药浴0.5~1.0小时,以防带病入池:其次,要注意温差。海参苗种下塘时,盛海参苗种的容器内的温度与池塘水温应基本一致,严禁不调节温度就直接放养,温差不超过2℃即可。

海参苗种的投放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投放法,适合大规格海参苗种的投放,将运回的海参苗种均匀地撒放到参礁上面即可;二是网袋投放法,适合体长1厘米左右的小规格海参苗种的投放。因为1厘米左右的海参苗种附着能力很弱,采用将其装进网袋、将网袋沉入池底的方法,让海参苗种自行从网袋中慢慢爬出,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参袋一般用20网目的聚乙烯扇贝苗袋,每袋装苗40~60头,袋内放进小石块,防止漂浮和移动,参袋微扎半开,均匀地投放在参礁附近。放苗时不宜放在参礁之间的池底,且每个参礁的放苗量要基本相同。

注意及时检查,放苗3天后应检查放养情况,观察海参苗种的活动、摄食、排便情况等,以确定放养是否合适,为下一步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若发现放养成活率偏低,应及时补放苗种。另外,养殖一季、捕出部分已达上市规格的成参后,也应及时补放,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