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鱼头槽绦虫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鱼头槽绦虫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

病原:

主要致病虫种有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九江头槽绦虫主要寄生于草、青、鲢、鳙、鲮等鱼肠道内,马口头槽绦虫主要寄生于青鱼、团头鲂、赤眼鳟等鱼肠道内。头槽绦虫为扁带形,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每个体节片内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成熟节片内充满虫卵。虫卵随着粪落入水中,孵出钩球蚴为中间宿主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带尾蚴的水蚤为鱼误食后,即在鱼肠道中发育为裂头蚴,并陆续长出节片发育成成虫。

症状:

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草鱼种。越冬草鱼种死亡率达90%,是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

(3)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再投喂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