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虹鳟鱼养技术[农广天地]
虹鳟鱼养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虹鳟鱼养殖(20141019):
虹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特征特性,养殖环境以及虹鳟鱼的亲鱼、繁育、幼鱼、商品鱼在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过程。
相关知识:
虹鳟鱼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鱼病的防治在虹鳟鱼养殖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高密度饲养时更容易发生鱼病。而防治的关键又在于预防。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常见的鱼病。
小瓜虫病。易发生在仔鱼期,病鱼体表明显出现许多小白点,鳃上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呈现不安状态,常侧身在池壁摩擦身体,食欲减退。治疗时用1/4000的甲醛溶液浸洗1小时,或在5%~10%的盐水中浸洗1小时。预防方法:注意调控好水质,购买优质鱼种,投喂优质饲料。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易发生在孵化期死卵或损伤的卵上,并能侵害临近的好卵,在受伤的鱼体处也易着生。发病初期出现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绒毛状,使患处肌肉溃烂坏死。水霉繁殖适温在4℃~14℃。预防方法:孵化期注意拣除死卵,养殖阶段拉网时注意不要擦伤鱼体。
鱼苗规格越大,生命力越强。而上浮稚鱼是鱼苗刚刚孵出后规格最小的阶段,以至于刚孵出的鱼苗很嫩弱,趋暗怕光,活动缓慢,因有卵黄囊供给营养,所以此时不需投饵。当卵黄囊吸收2/3时开始上浮并且可以开口摄食人工饵料。这时的小虹鳟鱼苗全长在17~30毫米,体重在60~260毫克。因为刚孵出的稚鱼非常娇嫩,上浮稚鱼的培育是虹鳟鱼苗种饲养过程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成活率最低的阶段。特别是开食的最初1个月,一定要认真管理和投喂。 鱼种培育: 培育池面积10~200平方米,宽1~2米,长为宽的2~6倍。入水形式采取并联排列进水,池水深度20~30厘米。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适宜水温为10~12℃。 如果采取并联进水的培育池,要在接近水源的上游设置改造。使用前对培育池作彻底清刷,并用20毫克/升漂白粉或200毫克/升生石灰消毒。注入的新水只能一次利用,不宜重复使用。 培育池一般为长方形水泥池或瓷砖池[/],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20~100平方米。进水口设置闸网罩,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和鱼苗逃逸;排水口最好宽一些,用适当的丝网制好防逃闸门。从进水口到排水口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集污和排污。 要注意供水量和水流速,避免堆积,导致窒息死亡。孵化稚鱼在每个平列槽内每平方米可放养1万尾,用稚鱼池每平方米可放2~4万尾,注水量每10万尾需30升/分钟以上,最好达到60升的注水能力,以便随着鱼苗的生长调节水量。 上浮稚鱼不喜光,要避免强光照射,给水要适当,以稚鱼不贴上排水阀门或栏网为准。 鱼苗放养: 放养密度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影响。密度过大,活动空间较小,水质条件会变差,溶氧量低,生长缓慢;密度太小、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上浮稚鱼培育期,一般以每平方米放养不超过5万尾为宜。 放养的鱼苗,要求游泳活泼,无畸形的为体质健康的鱼苗。放养密度为水槽内10000尾/平方米,饲养2周后再转入稍大的水泥培育池,在水泥培育池中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 稚鱼的放养数量和供水量与水温有关。在相同面积下,水温越高,放养量要越少,需要的水量也越大。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