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夏季鱼类的饲养管理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夏季鱼类的饲养管理措施

夏季是鱼类旺长的黄金期,也是决定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正确选择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等工作是决定全年养殖效益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饲料的选择

建议首选知名大企业的饲料,一方面其产品质量稳定性好,另一方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全可以应对原料涨价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正确选择饲料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必须分清主养和副养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料。若养殖的是鲤鱼、鲫鱼、草鱼等常规品种,建议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养殖情况选择中、高档饲料;若养殖对象为名优品种。建议使用高档饲料,以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风险。

2 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即分清养殖是主业还是副业,是精养还是粗养,做到心中有数。

3 终端产品上市时间。要达到的规格和产品价格的预期。一般情况下,鱼价高时,宜选择高档饲料,使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鱼价稍低时要计算饲料的盈亏平衡点,选择稍低档次的饲料,从而保证经济效益。

二、加强饲养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管理得好才会出效益。鱼类生长黄金期必须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1 加强投饲。为了满足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从七月份左右。就应该逐步增加日投喂量,投饲率在厂家推荐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灵活确定。此外,日间管理要求要有专人负责精细投喂,保证必要的投饲次数和投饲时间,如鲫鱼日投喂次数最好保证在6次以上,鲤鱼保证在4次以上较好,有胃鱼也不要少于2次,每次使鱼摄食八成饱。也可多使用浮性料,以减少人工和饲料浪费。

2 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投饲量大,水质易恶化(www.613935.com),必须适时调节水质。良好的水质能刺激养殖水体内藻类进行繁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夏季换水应掌握“少加少换、勤加勤换”的原则。水源条件良好的精养鱼池最好每10天加注新水15厘米以上,当水质过肥有机质过多时,换水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水源条件较差的要适当控制投饲量,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也可以做到一池水养一池鱼。另外,注水时间和方法也有讲究。注水时要避免水流过急,同时避开食场,以免搅动沉积在池底的饲料残渣、排泄物及污泥。注水时间宜选择在凌晨3-4时。此时池水溶氧较低,加注新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避免鱼类缺氧浮头。此外,还应结合增氧设备改善水体中溶氧,如在晴天中午1-2时应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补充底层氧气,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3 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白天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有无异常,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检查病因并掩埋,夜间观察有无浮头征兆。遇天气骤变的夜晚,更要加强巡塘,严防浮头泛池。夜间若发生严重浮头,在注水和开动增氧机的情况下,可配合使用增氧剂。

4 疾病防治。鉴于鱼病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必须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如预防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等,一般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在用药时必须讲究方法,确定用药后要充分了解所选药物的特性,如晶体敌百虫与生石灰合用会生成剧毒的敌敌畏,可能导致养殖鱼类中毒死亡。还有些药物要现配现用,如二氧化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否则可能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24500 江苏省滨海县水产局 李为学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