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麦瑞加拉鲮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麦瑞加拉鲮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麦瑞加拉鲮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麦瑞加拉鲮鱼养殖技术(20140323):

说起鲮鱼,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鲮鱼除了能作为人类的食用鱼之外,还可以作为饵料鱼饲养。作为饵料鱼饲养的鲮鱼品种主要是麦瑞加拉鲮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从印度引入。麦瑞加拉鲮鱼俗称麦鲮,鲤形目,鲤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由于麦鲮的生长对溶氧量要求比较低,所以在我国多进行高密度养殖。在高密度养殖中,如果出现了管理上的失误,损失是非常大的。广东省的麦鲮养殖户,总结出了降低麦鲮养殖风险的四个高招。第一招是重视鱼苗的培育深度;第二招就是重视池塘的前处理;第三招是在鱼苗下塘后2—3天内,用“动物蛋白饲料”代替传统的“植物蛋白饲料”;第四招是合理的使用增氧机。

相关知识:

鲮亲鱼池每亩放养1公斤左右的鲮亲鱼(雌、雄混养)120~130尾,另搭配饲养鳙亲鱼和部分食用鳙、草鱼,每亩放养总重量为130公斤左右。鲮亲鱼的培育类似于鲢、鳙亲鱼的培育方法,以施肥为主。一般每天每亩亲鱼塘施放腐熟猪粪50公斤左右。要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清爽、浓淡适中,不宜过肥。一般每天每尾亲鱼投喂豆饼或花生饼等3.5~5克(干重)相当于体重的5%~8%。3月份开始,每月冲水1次,临近产卵时,冲水次数可增加到每周1次。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口饲料。鲮鱼养得好,鳜鱼的饵料得到解决,也能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 (667米’)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2、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每667米’用漂白粉 2.5公斤清塘消毒。3、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来源:www.613935.com/],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在 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667米’,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米。4、夏花发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667米’放量为30万-60万,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5、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 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万-5万尾/667米’, 出塘规格每公斤 120-150尾,667米’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月上旬至9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667米’,出塘规格每公斤50—60尾,667米’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每期茬口搭配,667来’产可达5004500公斤。6、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莱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1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下“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公斤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667米’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莱饼。一般生产 1公斤鲮苗需1,5公斤菜饼。7、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汽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667米’1米水深用0.325公斤硫酸铜和0.125公斤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二氧化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