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的水质控制技术介绍_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的水质控制技术介绍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本文介绍了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以及水温的调节、冬季的水质管理等工作。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鲟鱼是广温性鱼类。可存活温度为0~30℃,如史氏鲟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因此,低温时适当增加水温是必要的,鲟鱼最高耐受温度为33℃,在夏季,养殖池需有遮阳或降温设施。鲟鱼需要高溶氧,在鱼苗、鱼种阶段养殖一定要保证全池溶解氧均达到6毫克/升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2米/秒之内。
1、水质要求
在一些地区,面临着水库水或河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质污染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丰富可用,可以使用地下水或井水养殖鲟鱼。以井水养鱼首先必须充氧曝气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气体、使铁等离子沉淀出来。充氧可以用气泵,也可以注入6~12毫克/升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杀灭细菌的效果,采用石灰沉淀法,也能去除水中氯化物。
鲟鱼苗对酸性水比较敏感,死亡率高,水中含氨态氮在0.5毫克/升以上时,食欲减退,应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应无污染。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有: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6毫克/升;pH值7~8;温度18~28℃;氨氮<0.5毫克/升。
2、水温调节
需特别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池水中不能过量放入含氯分子的物质,如漂白粉等。
生产商品鲟鱼时,为了加快生长,要将水温尽力调节在最适水温区间18~25℃。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夏季池塘水温不要超过28℃,28℃是鲟鱼停止摄食的温度。如果发现水温过高应及时注水,昼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饵,以恢复水质的良好状态。冬季水温低,鱼类的免疫力下降,加上长期得不到食物,会逐渐消瘦,并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因此,越冬前应强化培育,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鱼的体质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只要水温不低于5℃,都应该坚持投喂。为防止鱼带病越冬,应在越冬前进行鱼病的检查和治疗。
上一篇:家兔风寒腹泻中医治疗处方_养殖方法 下一篇:塑料大棚反季节养殖黄鳝技术_养殖方法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