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鹿茸畸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2-03-26|点击次数:
影响鹿茸畸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一、影响鹿茸生长的环境因素
1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鹿茸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品种、同一年龄的公鹿,由于营养水平的不同,鹿茸的产量和质量也不尽相同。顺应鹿的生物学特性,给予优良的饲养管理,也会使茸相对地长得粗大、肥嫩;相反,如果公鹿营养不良,则鹿茸生长迟缓、干瘦,甚至在茸体上出现“饥俄痕”,称为“乏养茸”。
生长期公鹿由于患病、体质瘦弱,也会直接影响鹿茸的生长发育,致使鹿茸生长停滞、萎缩变小,茸皮变色脱落、甚至茸体坏死,产生各种病态茸,严重地影响鹿茸的产量和质量。病愈后鹿茸的生长能力可随之恢复,但会在茸体上形成明显的凹陷、坏死灶等现象。
2 .气候条件因素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对鹿茸生长产生综合影响。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生长机制上,气象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l)光照
光照是对鹿茸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条件之一。鹿茸生长时期是每年由短日照向长日照变化的春夏季节。春分以后,日照时间开始昼长夜短,正是鹿茸角盘脱落和新茸生长萌发时期;从春分到夏至,日照时间不断延长,是鹿茸生长的旺盛时期;夏至以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鹿茸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变慢;到立秋时,鹿茸一般停止生长;到了秋分时,日照时间更短,茸皮老化、脱落变成了光裸的鹿角。高斯( 1976 )的试验证明,茸角的更换是对光照周期变化的反映。如果模拟赤道光照条件(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下圈养的鹿,经3 年的试验也未能长茸。模拟温带光照,同时改变光照频率,即1 年的光照周期在6 个月内完成(1 年变成2 年),则鹿1 年生两次茸;如果4 个月或3 个月完成1 年的光照周期(即1 年变3 年或4 年),则鹿1 年也能生3次或4 次茸。如果减少光照周期频率,用两年的时间完成1 年光照周期的变化(即两年变成1 年),鹿则两年长1 次茸。可见光照对鹿茸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2)温度
温度对鹿茸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春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到角盘的脱落,乃至再生茸生长的时间;4 ~7 月份气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鹿茸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一般高寒山区鹿角脱落时间晚。
(3)湿度
湿度对鹿茸生长的影响,研究甚少。但据实践中观察,空气湿度大,则鹿茸生长快;空气湿度小,则鹿茸生长慢。因此,有些鹿场在鹿茸生长旺期,如果天旱,实行人工降雨,可以起到了提高产茸量的作用。

二、 畸形茸及其产生的原因
鹿茸生长受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当这些条件发生异常时,鹿茸正常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形成畸形茸(怪角)。畸形茸的式样繁多,研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 .遗传性畸形茸
由于遗传的原因使鹿终生不能按正常生长规律长出标准形状的鹿茸。这类的畸形茸包括:鹿茸向头两侧平行外伸的“爬头茸”、主干向外、向后弯曲的“羊角茸”、茸体扁平如掌而不分枝的“扁掌茸”、只长主干而不分枝的“独挺茸”等。这类茸终生怪角,并能遗传给后代。凡属长这类茸的鹿不能作为种用。
2 .营养性畸形茸
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疾病或身体创伤而引起的营养过度消耗和营养不良,致使鹿体质衰弱所形成的病态茸和乏养茸。如茸体干瘪(瘦条)、茸枝上梢(穿尖子)、茸体粗细不均匀、茸枝分生困难等。
3 .创伤性畸形茸
是由于外界的机械性创伤直接影响鹿茸的正常生长规律而造成的畸形茸。这种机械性创伤有的影响当年长茸,有的影响以后长茸,甚至造成终生怪角。这类畸形茸大多数是因为收茸时留茬过低、锯口偏斜损伤了角基、锯口污染化脓等,使脱盘后创口愈合不良,鹿茸的生长点受到破坏,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规律;有的是因为茸体、角基、额骨受到创伤,从伤口处长出不正常的茸优和茸枝。
4 .衰老性畸形茸
是由于鹿的年龄大、机体衰老、组织再生能力减弱、鹿茸的生长能力减退所致,这类的畸形茸较多见。主要表现在脱盘后愈合缓慢、封口不正、分枝困难,瘦条,穿尖子,或者枝干弯曲,挺扁。据有的鹿场统计,梅花鹿九锯以后鹿茸生长能力逐渐降低,容易产生畸形茸。
另外,锯茸时使用质量不良的止血药造成的化学刺激、攀丸损伤、萎缩等原因,也能产生畸形茸 。

一、影响鹿茸生长的环境因素
1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鹿茸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品种、同一年龄的公鹿,由于营养水平的不同,鹿茸的产量和质量也不尽相同。顺应鹿的生物学特性,给予优良的饲养管理,也会使茸相对地长得粗大、肥嫩;相反,如果公鹿营养不良,则鹿茸生长迟缓、干瘦,甚至在茸体上出现“饥俄痕”,称为“乏养茸”。
生长期公鹿由于患病、体质瘦弱,也会直接影响鹿茸的生长发育,致使鹿茸生长停滞、萎缩变小,茸皮变色脱落、甚至茸体坏死,产生各种病态茸,严重地影响鹿茸的产量和质量。病愈后鹿茸的生长能力可随之恢复,但会在茸体上形成明显的凹陷、坏死灶等现象。
2 .气候条件因素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对鹿茸生长产生综合影响。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生长机制上,气象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l)光照
光照是对鹿茸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条件之一。鹿茸生长时期是每年由短日照向长日照变化的春夏季节。春分以后,日照时间开始昼长夜短,正是鹿茸角盘脱落和新茸生长萌发时期;从春分到夏至,日照时间不断延长,是鹿茸生长的旺盛时期;夏至以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鹿茸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变慢;到立秋时,鹿茸一般停止生长;到了秋分时,日照时间更短,茸皮老化、脱落变成了光裸的鹿角。高斯( 1976 )的试验证明,茸角的更换是对光照周期变化的反映。如果模拟赤道光照条件(12 小时光照,12 小时黑暗)下圈养的鹿,经3 年的试验也未能长茸。模拟温带光照,同时改变光照频率,即1 年的光照周期在6 个月内完成(1 年变成2 年),则鹿1 年生两次茸;如果4 个月或3 个月完成1 年的光照周期(即1 年变3 年或4 年),则鹿1 年也能生3次或4 次茸。如果减少光照周期频率,用两年的时间完成1 年光照周期的变化(即两年变成1 年),鹿则两年长1 次茸。可见光照对鹿茸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2)温度
温度对鹿茸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春季气温的高低影响到角盘的脱落,乃至再生茸生长的时间;4 ~7 月份气温的高低,又直接影响鹿茸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一般高寒山区鹿角脱落时间晚。
(3)湿度
湿度对鹿茸生长的影响,研究甚少。但据实践中观察,空气湿度大,则鹿茸生长快;空气湿度小,则鹿茸生长慢。因此,有些鹿场在鹿茸生长旺期,如果天旱,实行人工降雨,可以起到了提高产茸量的作用。

二、 畸形茸及其产生的原因
鹿茸生长受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当这些条件发生异常时,鹿茸正常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形成畸形茸(怪角)。畸形茸的式样繁多,研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 .遗传性畸形茸
由于遗传的原因使鹿终生不能按正常生长规律长出标准形状的鹿茸。这类的畸形茸包括:鹿茸向头两侧平行外伸的“爬头茸”、主干向外、向后弯曲的“羊角茸”、茸体扁平如掌而不分枝的“扁掌茸”、只长主干而不分枝的“独挺茸”等。这类茸终生怪角,并能遗传给后代。凡属长这类茸的鹿不能作为种用。
2 .营养性畸形茸
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疾病或身体创伤而引起的营养过度消耗和营养不良,致使鹿体质衰弱所形成的病态茸和乏养茸。如茸体干瘪(瘦条)、茸枝上梢(穿尖子)、茸体粗细不均匀、茸枝分生困难等。
3 .创伤性畸形茸
是由于外界的机械性创伤直接影响鹿茸的正常生长规律而造成的畸形茸。这种机械性创伤有的影响当年长茸,有的影响以后长茸,甚至造成终生怪角。这类畸形茸大多数是因为收茸时留茬过低、锯口偏斜损伤了角基、锯口污染化脓等,使脱盘后创口愈合不良,鹿茸的生长点受到破坏,影响了正常的生长规律;有的是因为茸体、角基、额骨受到创伤,从伤口处长出不正常的茸优和茸枝。
4 .衰老性畸形茸
是由于鹿的年龄大、机体衰老、组织再生能力减弱、鹿茸的生长能力减退所致,这类的畸形茸较多见。主要表现在脱盘后愈合缓慢、封口不正、分枝困难,瘦条,穿尖子,或者枝干弯曲,挺扁。据有的鹿场统计,梅花鹿九锯以后鹿茸生长能力逐渐降低,容易产生畸形茸。
另外,锯茸时使用质量不良的止血药造成的化学刺激、攀丸损伤、萎缩等原因,也能产生畸形茸 。
上一篇:梅花鹿养殖基础知识(续) 下一篇:梅花鹿生活在什么地方?梅花鹿繁殖特点介绍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