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蔬菜种植

越夏番茄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越夏番茄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由于承德地区夏季气候冷凉,近年来利用大棚生产越夏硕果番茄,正好解决南方此时对番茄的大量需求,而因当地气温过高而无法生产之间的矛盾,使得越夏硕果番茄生产成为承德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随着番茄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多个主要生产区受到病害影响。现针对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介绍。

1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

1.1 发病时间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病。

1.2 典型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幼苗、茎和果实。幼苗染病在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有轮纹。成株期叶片被害,病斑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呈水浸状暗绿色,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青果染病,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后期果实开裂,密生黑色霉层。

1.3 发病原因

主要侵染体为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气流、微风、水流传播到寄主上,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适宜发病气温28~30℃,湿度85%以上,温度偏高、湿度偏大有利于发病,而且分生孢子形成快且多,病害很容易流行。同时,发病与病主生育期关系密切,肥力差、管理粗放地块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1.4.1 物理防治

引用抗病品种;起垄覆地膜栽培,膜下浇小水或采用滴灌设施;控制棚室温度;及时将病果病叶清除到棚外进行销毁;保证土壤肥力,氮磷钾均衡施用。

1.4.2 化学防治

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 500倍液,雷多米尔—锰锌800倍液,75%百菌清(达克宁)6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6 000倍液,50%异菌腺扑海因1 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

2 晚疫病

2.1 发病时间

8月下旬至9月初发病。

2.2 典型症状

该病在番茄苗期、成株均可发生。幼苗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并向主茎扩展,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使幼苗萎蔫倒折,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成株染病多在坐果后开始发病,也侵染叶片、叶柄、茎和青果。叶片染病,从叶边缘或叶面开始产生浅绿色小点,后发展为暗褐色或干枯破裂。叶柄、茎染病,产生不规则形褐色大坏死斑。果实染病,前期为暗绿色病斑,病果初期硬、不腐烂,后期腐烂迅速。

2.3 发病原因

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发病或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水滴。发病适温为白天温度24℃以下,夜间温度1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85%。叶面的水珠是病菌侵入的有利条件。

2.4 防治方法

2.4.1 物理防治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及打杈;在雨后或雾天及时喷药;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栽培;采用膜下微灌或滴灌;增强通风透光,及时排湿;拉秧后彻底清洁棚室,切断越冬病残体。

2.4.2 化学防治

药剂可选用雷多米尔—锰锌800倍液,64%恶霜.锰锌杀毒矾,500倍液,72%霜腺氰.锰锌(克露)800倍液,72%霜霉威(普力克)8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 600倍液喷雾防治。

3 叶霉病

3.1 发病时间

番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3.2 典型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生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霉斑多时可相互融合,布满叶背,后期霉斑转为褐至墨绿色。被害叶片正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随叶背霉斑的扩大,叶面黄色区也扩大直至全叶枯黄。严重时叶片正面也会产生霉斑,加速叶及整株的干枯。果实发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

3.3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夏和越冬,也可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叶霉病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90%以上,病害易流行。(www.613935.com)凡种植过密,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大水漫灌等都有利于该病发生。

3.4 防治方法

3.4.1 物理防治

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使棚内形成不利病害发生的温度与湿度条件;按配方施肥,避免氮素化肥过多;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杈,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4.2 化学防治

药剂可选用47%春雪.王铜(加瑞农)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3 0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600倍液喷雾防治。

4 病毒病

4.1 发病时间

从定植至9月初高温干旱易发生。

4.2 典型症状

病毒病是硕果番茄的主要病害。田间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巨芽型、卷叶型、黄顶型六大种类,其中以花叶型发病率最高。叶面最初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黄褐色干枯。

4.3 发病原因

病毒多在植物上越冬,种子也带毒。翌年靠昆虫(蚜虫)或农事操作(整枝打杈)等传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也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传毒。同时,过量施用氮肥、管理粗放、土壤板结、排水不良发病重。

4.4 防治方法

4.4.1 物理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设置30~40目防虫网,并在棚室内每隔30m悬挂一块黄色黏虫板,及时消灭蚜虫和白粉虱;高温季节加盖50%~460%的遮阳网;小水勤浇,一般每3~5d浇1次小水;整枝打杈前用肥皂水洗手;增施有机肥,选用壮苗定植,加强中耕。

4.4.2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可在定植后用20%病毒A500倍液、1.5%植病灵1 000倍液、83增抗剂等每周喷1次,交替用药,抑制病害发生。

5 溃疡病

5.1 发病时间

从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病。

5.2 典型症状

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秆。主要症状为植株叶片卷曲、皱缩,青黄褐色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病茎拐曲,生突疣或不定根,病重时病茎开裂,髓变褐、中空。果实发病产生圆形小病斑,稍隆起,乳白色,后中部变褐,呈“鸟眼状”。病重时许多病斑连片,使果实表面十分粗糙。

5.3 发病原因

病原菌在病残体可上存活2~3年,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一旦侵入,通过韧皮部在寄主体内扩展。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多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发病后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都会导致病害蔓延。

5.4 防治方法

5.4.1 物理防治

可每亩用硫酸铜2~3kg在6月底至7月初随水浇入菜田,进行土壤处理;采用高垄栽培;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保护地内使用工具可用40%甲醛30~50倍液淋洗式喷雾消毒。

5.5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500倍液、 50%氯溴异氰尿酸(益农达)2号或每亩用3kg左右硫酸铜溶液灌根,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全田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标签: 蔬菜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