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1 流行原因
1.1 气温
高温干旱是病毒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传毒媒介昆虫的发生,而且明显地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
1.2 药剂
防治效果差表现在用药时间不当,不是在发病初期预防而是在严重发生时施用,且用药次数少,一般应连续用药4次以上,而实际生产中仅使用1~2次;某些药剂效果不理想,目前还缺乏有效防治病毒病的药剂。
1.3 连茬种植与施肥单一
多年连茬种植,施肥结构单一,农事操作不当为传播病毒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症状
2.1 花叶型
轻微者叶片上略显失绿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严重者叶片明显出现失绿斑驳,叶片变小,叶变得细长,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
2.2 条斑型
植株一侧或心叶呈半边黄花,然后茎、叶柄、果炳出现黑色长形坏死斑,叶片、花萼上出现黑色斑点,果表面凹凸不平,呈现失绿僵硬的斑块,最后黑色坏死,刨开果实表皮以下变黑,不能正常转红,有时小果也变褐坏死。
2.3 蕨叶型
叶肉组织退化,使叶片扭曲成线状,同时植株丛生矮化。以上3种症状也可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发生。
3 病原及发病条件
3.1 花叶型
由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3.2 蕨叶型
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
3.3 条斑型
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所致。
烟草花叶病毒能在多种越冬植物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会带毒。黄瓜花叶病毒在许多多年生宿根植物或杂草上越冬。烟草花叶病毒由汁液接触传染,从寄主伤口侵入,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极易通过人手和工具传播。种子带毒可使幼苗感病。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迁飞和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缺肥、蹲苗过度、蚜虫迁飞早、定植时伤根严重、苗期控水过度都易导致病毒病发生。大棚秋延后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www.613935.com)苗期发病重,春茬和越冬茬栽培在后期发病,对产量影响不大。
4 综合防治
4.1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抗病虫新品种。要了解市场信息和科研新成果,应把抗病虫新品种作为首选。
4.2 培育壮苗
育苗床土要做到无病菌、无病虫、无杂草籽,对育苗床土要选用有机质多的,营养元素全、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培育土;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和处理,种子消毒。在育苗时番茄种应预浸2~3h后,最好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半小时,或选用抗毒剂1号浸种,洗净沥干后用55℃的温水烫种后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再行播种。定植前用2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蘸根。
4.3 加强栽培管理
有条件的地方可与豆科、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番茄田可间作或周围种植玉米。定植时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尽量避免人为传播病毒的农事活动,如整枝打杈,或采果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1次。采用配方施肥,在番茄生长盛期应特别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力。营养生长期可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
4.4 药剂防治
早期及时防治蚜虫。在苗期和田间及时消灭蚜虫和白粉虱等传毒害虫。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对于化学药剂防治可及时喷洒50%辟芽雾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1 500倍液,50%蚜松乳油1000~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4.5 其他
还可以结合一般生物防治方法如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施放真菌,人工诱集扑杀等生物防治法,清除枯枝杂草等病虫残物,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施用农药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再结合栽培措施,通风透气,控制水肥,保护并饲养释放天敌等,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蚜虫的大面积发生并增加番茄的产量,使其经济效益更上一台阶。
作者简介:
樊永红,1968年6月,女,汉,籍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北新街植保站,学历:中专,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病虫。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