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大眼幼体的生活习性
河蟹大眼幼体的生活习性
大眼幼体因其1对较大的复眼着生于长长的眼柄末端,显露于眼窝之外而得名。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在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生活习性也发生大的变化。
1、大眼幼体具发达的游泳肢,所以游泳速度很快。由于平衡囊的发育,能平衡身体采用直线地定向游动。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有发达的大螯和步足,故兼有很强的攀、爬能力,不仅可以在水底爬行,还可攀附于水草茎叶上,最后1对步足末端的钩状刚毛,常可用于钩挂于水草和岸滩砂等处,而不致被水流冲走。
2、大眼幼体已具有鳃和鳃腔,可以短时离水生活,故常附于水草、池壁上,不致像溞状幼体离水后即死亡。因此,运输蟹苗多采取干法运输。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已具备更强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能力,适应于淡水生活,故表现出明显的趋淡水性。河口水域成群的大眼幼体随海潮进入江河,形成蟹苗汛。
3、大眼幼体形态是介于溞状幼体和幼蟹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后的幼蟹阶段适宜于淡水浅滩环境生活,故大眼幼体表现出向浅水区活动的习性,自然条件下往往群集于江河、湖泊的岸边浅水区。
4、大眼幼体食性较溞状幼体更广。它不仅可以滤食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也可捕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如淡水枝角类、桡足类,因其有强大捕食器—螯足,在游泳或静止时足可轻易地捕捉大于自身体积数倍的卤虫和其他食物。大眼幼体和溞状幼体一样都有捕食同类较弱个体的习性,而大眼幼体凶猛、敏捷、捕食能力强,更易捕捉到溞状幼体或较弱的大眼幼体为食。如何防止大眼幼体捕食同类,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应重视的技术措施。大眼幼体属杂食性,除喜爱动物性饵料外,也能取食水草和商品饵料等。
5、大眼幼体较溞状幼体有更强的趋光性,除直射光外,都喜在水表面活动。晚上,可以用灯光诱使其密集。当大眼幼体发育成仔蟹,便不表现这种趋光性了,所以收获时需要利用大眼幼体期趋光性从育苗池中捕捉,因为到仔蟹期就难以集群收获了。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