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的处理方式
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的处理方式
养殖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柱状黄杆菌,(国内曾称之为鱼孩黏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该菌菌体细长,两端钝圆,粗细基本一致。菌体长短很不一致,大多长2#~24um,最长的可达37um,宽0,8um。较短的菌体通常较直,较长的菌体稍弯曲,有时弯成圆形,半圆形、V形或者Y形。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
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罗非鱼等,从鱼种至成鱼均可以危害,一般流行于4~10月,尤其夏季流行为盛,流行水温15~30度。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变黑,发病初期,鳃骨盖的内皮往往充血,糜烂,鳃丝肿胀。随着病程的发展,鳃盖内表皮腐烂加剧,甚至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末端严重腐烂,呈“刷把样”,上附有较多污泥和杂物碎屑。鳃严重贫血呈白色,或鳃丝红白相间的“花瓣鳃”。
病理变化:镜下可见初期鳃小片严重充血,随后鳃小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鳃小片坏死、脱落。严重的鳃小片几乎全部脱落,鳃丝末端也坏死、断裂,最后只剩下部分鳃丝软骨。
诊断:根据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如鳃丝严重腐烂或“开天窗”等即可初步诊断。镜检鳃丝,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可进一步诊断。
防治:防治:应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浸泡消毒,10~20g/立方米,浸泡10~20分钟,或者一次食盐量为20~40g/L水,发病季节,15天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10~20/立方米。治疗:治疗:氟派酸10~30mg/kg鱼;磺胺—2,6—二甲嘧啶 100~200mg/kg鱼;甲砜霉素 30~50mg/kg鱼,连续5~7天。
上一篇:盐城鲫鱼发生“大红鳃病”专家提出防治策略 下一篇:绿色水产养殖中常用渔药的休药期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