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1-08-03|点击次数: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病原

    多为小瓜虫的形态大小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异。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0.3-0.8毫米×0.35-0.5毫米;全身密布短纤毛,靠近前端腹面有-“6”字形的胞口,体中部有香肠状或马蹄形的大核,球形的小核紧贴在大核上,不易辨认,胞质内还有很多伸缩泡和食物粒。虫体以分裂法进行繁殖,发育只需一个宿主,在宿主体上形成的小囊包内进行3-4次分裂,以后离开宿主形成胞囊内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幼虫,幼虫再侵袭宿主发育成虫。

    症状  

    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感染时,病鱼的皮肤、鳍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虫体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呼吸。病鱼食欲减退,变瘦,游泳缓慢,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表皮磨烂。眼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眼睛发炎、变瞎。

    诊断

    用显微镜检查囊泡中的虫体。

    防治方法

    ①放养鱼种前彻底清淤消毒,用生石灰200毫克/升至250毫克/升浓度水浆全池泼洒,合理放养,发现病鱼及时捞除。

    ②引进或放养鱼种时,发现鱼有瓜虫寄生时,可用硫酸铜8毫克/升溶液药浴15-30分钟。

    ③用浓度为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硫酸低铁、绿矾、青矾)与硫酸铜水溶液合用。

    ④用0.4-0.8毫克/升的芳草水霉净浸洗病鱼15-30分钟。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