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指环虫病诊治现状及防治新思路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1-07-24|点击次数:

指环虫病诊治现状及防治新思路

尹伦甫 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

近年来,指环虫病及其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危害的品种很多,包括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流行的季节较长,肉眼不易诊断,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本文简要描述了指环虫的寄生特点,总结了指环虫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了新的防治思路。

一、寄生特点

1.宿主特异性

指环虫的大多数种类寄生的鱼类品种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作用。

2.指环虫在鳃片上的分布

指环虫多寄生于鱼类的次级鳃丝,各鳃片上的寄生分布具有不平均性。通常情况下:第一鳃片(位于鳃腔最前端的鳃片)最少,第四鳃片次之,第二和第三鳃片最多。在同一片鳃片上,轻度感染时,指环虫多分布于靠近初级鳃丝游离端的部位;高度感染时,分布在鳃丝中部、基部甚至鳃弓上,虫体常三五成簇聚集在一起。

二、危害及诊断

指环虫的致病性和损伤过程决定于宿主的年龄及寄生虫的数量、大小。指环虫通常以其后吸器(后固着器)上的钩插入寄生部位,造成寄生部位的病变,产生以下不良后果:①指环虫以后固着器附于鳃,作尺蠖式运动,破坏鳃的表皮细胞,引起鳃部损伤、出血、粘液增多;②在寄生宿主、从宿主脱落和摄食过程中,形成表皮破损,易引起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的入侵,造成炎症,产生继发病症;③指环虫吮吸鱼血、粘液,刺激宿主产生大量分泌物,破坏正常的生理活动,引起宿主体液电解质失调、酸碱度失衡,引起多种并发症;④寄生可造成宿主全身性缺氧,加剧各器官出现广泛、渐进性病变,直至使各系统代谢紊乱,引起鱼类多器官衰竭。

指环虫病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镜检,即取疑似指环虫感染的鳃片,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出现二个以上的指环虫,就可认定是指环虫病。

三、防治现状

当前防治指环虫病还是依靠专用杀虫药,治疗该病的基础药物很多,主要有:①苯丙咪唑类甲苯咪唑、氟苯咪唑、芬苯哒唑、阿苯哒唑、三氯苯哒唑、噻苯哒唑、非班太尔;②有机磷类敌百虫、辛硫磷、哈乐松等;③嗪酮类伊喹酮、吡喹酮、甲基三嗪酮辛酸;④抗生素类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美贝霉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等;⑤其他如哌嗪、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次没食子酸锑钠等。但由于上述药物长期使用,加之水产品的频繁流通、养殖户滥用药物等居多因素,形成虫体抗药性,致使药性减退,甚至无效,有的已被禁用。因此,近年来许多渔药生产企业及研究院所加大了新药的研发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均存在原料价格昂贵、制剂技术要求高、新药注册难度大等因素制约,目前推广使用面积不大。

四、防治新思路

1.生活史阻断法

有学者进行了高锰酸钾、敌百虫、亚甲基蓝、氯化钠等药物对伪指环虫的纤毛幼虫和虫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3%氯化钠溶液似乎能够阻断虫卵发育,提供了一个防治指环虫病的新思路,我们可以继续筛选一些既能完全阻断虫卵发育又对养殖鱼类无害的化学药物,与常规杀虫药配合,既杀成虫、又阻止了虫卵的发育,从而克服了以往化学药物只对成虫有效而对虫卵无效的缺点。

此外,夏晓勤和王伟俊(1997)等研究表明:刚孵出的指环虫纤毛幼虫有明显的趋光性,这符合纤毛幼虫分散寻找宿主的需要,因此有可能利用趋光性来诱杀纤毛幼虫,为指环虫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环境控制法

当成虫在不利的环境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等应激状态下,会加快产卵速度以保持种群繁衍。这一现象提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泼洒杀虫药以后,成虫很可能受到刺激而加速产卵,这时加大换水量,尽量把这些新生虫卵排出养殖水体,可能有助于对伪指环虫病的控制。

3.新药研制

我们一方面要在新药方面加快研制速度,另外一方面如何将现代先进制剂技术应用到现有药品中也是一条重要的新思路。如:①增效剂的选择与使用,增效剂是克服害虫产生抗药性及提高杀灭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②水基性微乳剂的运用;③扩散渗透体系的运用。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