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白点病”的防治技术介绍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白点病”的防治技术介绍
一、病原:“白点病”的病原体为刺激隐核虫,俗称海水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的虫体为卵圆形或球形,成熟个体直径0.4~0.5nm,体被等长而均匀分布的纤毛,外部形态与淡水小瓜虫相似,但其大核分隔成4个卵圆形团块,各块间由丝状物连成马蹄状排列。今年国家已将该病例入“二类动物疫病”。
二、症状: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肉眼可见病鱼体表布满小白点,严重时形成一层浑浊的白膜。病鱼严重不安,绕网箱狂游或跳出水面,不断在固着物上摩擦身体,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并有点状出血;鳞片竖立、易脱落;鳃丝严重缺损,鳃小片坏死脱落;病鱼后期游动缓慢,停止摄食,体质黑瘦,最终因鳃组织毁损,造成缺氧、窒息而死。
三、发病原因:流行季节5~10月份,虫体最适生长、繁殖水温为23~27℃,每年的夏、秋季为盛发期。尤以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养殖密度大、渔排分布密集以及长期投喂冰(冻)鲜杂鱼饵料的渔排最易暴发。
四、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1)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规划和布局,保持网箱水流畅通,有条件者可疏散渔排至潮流畅通的新区海域进行养殖,对原养殖区可实行轮养模式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修复;
(2)达到商品规格的适量起捕,降低养殖密度;
(3)提倡健康养殖,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投喂优质饲料,在发病高峰期(6~10月)停止投喂鲜杂鱼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饵料,并经常投喂一些具有提高鱼类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的饲料添加剂(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
(4)提高卫生意识,将死亡或病情严重无治疗意义的鱼类应及时捞出集中上岸,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随意丢弃海中,以免刺激隐核虫大量散发,增加传染源,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病情加剧和蔓延。
(5)定期泼洒生石灰等,保证水质清洁,并勤换洗网箱,以免附着孢囊孵出幼虫重新感染养殖鱼。
2、治疗措施: 
(1)将网箱提起、套袋,用淡水或200克/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连续2天,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刺激隐核虫的成虫和幼虫;
(2)用兰片和白片挂袋。每个小网箱兰片2-3片,以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白片1-2片,其作用为杀灭体表病原菌和降低水体中细菌的数量;也可用小瓜敌杀、原虫清等杀虫药物挂袋(在水流缓慢的海区慎用);
(3)在发病初期,将网箱和鱼整体搬迁,改善水环境条件,效果较好;
 (4)到了发病后期,不能搬迁网箱和鱼,此时鱼体质弱,经不起折腾,搬迁反而会引起鱼大量死亡;
(5)停止投喂鲜杂鱼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饵料。如不会摄食的鱼只有等待水温上升到27℃以上后,该虫会自然消退。
(6)保持水流畅通,或增设增氧设施,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有效地避免鱼的大量死亡。
 
该病治疗过程中,在大面积、大量用药之前,可用少量鱼类先行试验,以确保科学、安全用药为前提,并避免养殖鱼类的过度应激反应,特别在鱼类病情严重时更应小心谨慎操作。整个养殖区应同时统一用药治疗,方可有效控制病原生物。
由于刺激隐核虫特殊的生活史,使用药物时只能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部分幼虫,但成虫在遇到药物时则形成包囊从鱼体上脱落。其包囊的外壳厚而硬,可以抵御药物的药力,并保持继续发育,在条件适宜时,迅速分裂、增殖出更多的纤毛幼虫,侵袭宿主,造成更大的危害。这就是迄今为止,对刺激隐核虫病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物和措施的原因。因此,对刺激隐核虫的防治必须从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推行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养殖对象免疫力三方面入手,注重以防为主,综合治疗,是防控刺激隐核虫危害的根本之道。
                    
上一篇:水产养殖常见问题之水产药物作用的类型 下一篇:金花菜的种植方法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