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蛇的知识【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蛇的知识

在整个动物分类系统中,将动物分为个等级:界(Regnum)、门(Phylum)、纲(Classis)、目(Order)、科(Familiar)、属(Genus)、种(Species)。蛇类王国家族众多,属于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gumata)、蛇亚目(Serpentes)。有鳞目包括蛇类和晰蜴、壁虎等。除了南、北极外,在世界各地都有蛇的分布。

现今世界上生存的蛇类,已知的约有3000种,隶属于约12科400属,其中毒蛇600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蛇类约219种及亚种,隶属于9个科53属(也有人将蝮亚科和蝰亚科都归于蝰科,因而称隶属于8个科)。

我国的毒蛇有50多种,隶属于4科25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东北三省还有白眉蝮蛇。其垂直分布,以沿海到海拔1000m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较多;1000m以上的山地较少;4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没有蛇类分布。我国地处亚热带及温带,幅员辽阔,气候温和,丘陵山地很多,故蛇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蛇类与人类息息相关,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全世界约有的人口受到毒蛇咬伤的威胁。泰国、缅甸、印度等国蛇伤发病率高的地方可达3%以上。全世界每年死于蛇伤的约有4~6万人。据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咬伤人数达30~4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蛇伤发生率在0.3%左右,每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10%。

主要毒蛇分属于海蛇科(Hydrophiidae)、眼镜蛇科(Elapidae)、蝰科(Viperdae)和响尾蛇科(Crotalidae)。

有一句成语“打草惊蛇”,意即提醒进入深山草丛时,要把蛇赶跑。还有一句谚语“见蛇不打三分罪”,“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人们对蛇的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难怪在西方,古人用Serpent和Snake,作为“蛇”字,此字多义,此Serpent和Snake字又有阴险恶狠的人之义。

考证我国的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的“它”字,就是现今的“蛇”字。晚其殷商与周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256年)的钟鼎文(简称:金文)中,有“佗”、“沱”、“虫”、“虫虫”、“它”字都是“蛇”,兼含水蛇、陆蛇、有毒蛇、无毒蛇等。西周的《诗经》中有“虺”字,“虺”字称之为“蝮”,系指黄河流域中原一带常见的“毒蛇”,可见当时已识别到有毒蛇与无毒蛇,将蛇分为两大类。

对我国南方生存的一种大蛇,早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已有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腹之疾”。又在《楚辞·天部》中记有:“灵蛇吞象,厥大何如?”所谓“巴蛇”、“灵蛇”和“王虺”,即今日之“蟒蛇”也。

唐代文豪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记述一个捕蛇者为捕一种“黑质而白章”的毒蛇(即今日之尖吻蝮蛇),献官府太医药,用以抵重赋,虽然此捕蛇者三代被蛇咬死,而不舍,借此比喻“苛政猛如虎,苛政毒如蛇”。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