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湿疹、疱疹、脓疱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牛湿疹、疱疹、脓疱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李 军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第六管理区 黑龙江虎林 158419)

1 红斑和渗出物

牛皮肤出现红斑和渗出物通常见于皮炎、接触性皮炎、乳房疮、疱疹性乳头炎、溃疡性乳头炎等。皮炎与接触性皮炎症状相同,但致病原因不同,经病史调查,易于确诊。皮炎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应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给予不同的治疗,要避免刺激皮肤。乳房疮多发生于牛后肢内侧,乳房皮肤与大腿内侧皮肤或左、右乳区皮肤间因相互过度摩擦所致,初期呈湿疹样,后出现糜烂。治疗时宜用消炎、收敛剂,尽量减少病牛运动,有利于痊愈。羊患疱疹性乳头炎时尽管出现水疱,但因水疱小,很快破裂,不易见到。更易见的是红斑、渗出、溃疡或结痂,痂皮腐离,多限于牛的乳头或乳头与乳房联结处,有许多病牛因后期出现乳房炎而被淘汰。溃疡性乳头炎的病原与疱疹性乳头炎类似,都属Ⅱ型疱疹病毒感染,但后者在乳头基部可形成大水疱,多发生子初产奶牛,水疱破裂后可发生皮肤坏疽、溃疡,比疱疹性乳头炎更为严重。

2 明显的水疱

牛皮肤出现明显的水疱常见于痘病毒感染,如牛痘、水疱性口炎、口蹄疫、外阴阴道炎、溃疡性乳头炎和疱疹性乳头炎等,另外烧伤、叮咬也可形成水疱,应注意区别。牛痘发生于正在产奶的牛,痘疱较小,如豌豆大小,疱中央有一凹陷,而伪牛痘的疱仅发生在乳头上,中央无凹陷。痘最常发生部位在乳房和乳头及皮肤薄、毛稀少的局部区域,挤奶工常成为传播媒介,还可能受到感染。口蹄疫也可在牛乳房、乳头上形成疱,但更多见于口腔黏膜和蹄叉水疱。病牛临床上因蹄头、蹄叉水疱而不愿移动,或出现跛行,甚至蹄壳松动。病牛发生口蹄疫的同时还出现体温升高,甚至突然肌肉颤抖,心肌麻痹而死亡。外阴阴道炎主要发生于牛外阴和阴道及包皮处,皮肤黏膜血肿,甚至形成小化脓灶,痊愈后可在阴道上留有白瘢。

溃疡性乳头炎发生在牛乳头与乳房交界处,患部皮肤上出现大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和坏疽。疱疹性乳头炎发病部位与溃疡性乳头炎类似,位于乳头及乳头基部,但该病水疱几乎看不到,很快破裂,乳头皮肤很快由红变黑,形成痂皮,痂皮开裂,拒绝触摸乳头,用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外涂防止感染、化脓,可迅速治愈。烧伤引起的水疱经问诊易于诊断。如水疱因蝇叮咬引起,则在牛舍内可见到许多黑蝇飞来飞去,牛只不安、避让,可做出诊断。

3 疱疹伴有体温升高

牛出现疱疹伴有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见于口蹄疫、牛痘、传染性外阴阴道炎及水疱性口炎。口蹄疫,水疱主要在牛口腔、蹄头、蹄叉,牛痘的水疱主要在牛乳头及乳房上,传染性外阴阴道炎的水疱、脓疱在牛阴道和阴户上。尽管病牛都出现水疱,有发热情况,但疾病发生部位不同,易于区别。水疱性口炎,病牛病初体温也可升高到40~41℃,但水疱主要发生在牛口腔、舌面和唇内侧,水疱可融合变为较大水疱。

4 疱疹破裂、结痂

牛疱疹破裂、结痂一般见于褥疮、丝虫病及碘缺乏症等。(www.613935.com)褥疮的发生是因牛卧地时间较长,局部皮肤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结痂、化脓,大面积肿胀、变厚,病史调查易于做出诊断。牛患丝虫病时,因微丝蚴堵塞小血管致局部皮肤变厚、脱毛,主要是在牛角根、鬐甲部、颈部和颜面有皮肤增厚现象,严重时可扩大至全身皮肤。于每天中午或晚6~9时采血,滴于载玻片上观察微丝蚴而进行诊断或做治疗性诊断。碘缺乏症主要引起胎儿皮肤增厚,成年动物碘缺乏时可引起粘液性水肿,以牛头、面、颈部肿胀最为明显。

5 多发性结节、脓肿

牛全身出现多发性结节和脓肿常见于化脓性棒状杆菌病、放线菌病、皮蝇蛆及乳房脓疱病等。化脓性棒状杆菌常引起牛脏器脓肿,如化脓性肺炎、子宫内脓炎,皮肤脓肿时脓壁厚、脓汁稀,脓呈黄色或绿色,全身多处发生。放线菌肿以2~5岁的牛多见,牛下颌骨肿胀,舌肿大形成木舌,影响咀嚼。牛患李氏放线菌病时常在头、颈、下颌间发生肿胀、化脓,皮肤破溃后,肉芽组织呈蘑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有的形成瘘管,流出黄白色脓汁。有的小脓肿互相连成一片,形成相互毗邻的硬块为特征。皮蝇蛆的特点是牛皮肤上形成小结节,结节顶端有一孔,用力挤可挤出蝇蛆,则可确诊。最易形成蝇蛆结节的部位在牛背部,先感知结节,后挤压,有的需将虫眼周围粘着物去掉后挤压,才易挤出蚴虫。患乳房脓疱病时,在牛乳房上许多小脓疱和丘疹,被毛与干的或湿的渗出物缠结在一起,形成小毛丛或脓疮,剥开毛节可见化脓灶。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