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结构调整的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结构调整的措施

霍春玲 申春玉 聂兴泽 王海鹏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畜牧兽医局 154600)

1 牛群结构模式

在正常情况下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为成母牛55%~60%,成母牛指初产以后的牛,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 规模奶牛场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 月龄的牛,即初配到初产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即12月龄到初配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9%。犊牛指出生1~6 月龄的牛,对于出生的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本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作为后备母牛进行培育,其他犊牛要尽快销售,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2 调整措施

积极推广优质奶牛冻精配种,改良提高牛群质量。通过冻精配种可以将优质的公牛品种和母牛进行繁殖,为优质遗产提供条件,这也是牛场未来发展的捷径,因此需要对其引起重视。目前我国使用荷斯坦能繁母牛良种补贴计划,因此为各大规模牛场提供了冻精的使用渠道。关于冻精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选择:①查看系谱、避免近交。国家开展的这个计划之后,为各大规模牛场提供了高质量冻精,有一些养殖者也已经使用并获得效果。优质奶牛冻精的选择应该要注意其血缘远近关系,因此近亲繁殖会降低繁殖质量,所以选择冻精之前,要对该冻精公牛的系谱进行查看,防止近交,同时冻精的价格应采取适用原则。②查看所用公牛是否有后裔测定记录。种公牛的优质与否可以通过后裔测定来进行确定,在接收该测定后,才具有保障,才能够发挥出冻精繁殖提升后代产奶量的作用。③对现有牛群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筛选要进行更改的性状。在进行性状更改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应该从所有的待改性状中挑选3个左右来进行更改,通常都是涉及产奶量方面的性状。④注意平衡的提升牛群品质,不单独的以产奶量为目标。对牛群的结构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要平衡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冻精公牛的品质要比母牛高,以保证优质提升的目的;第二,冻精公牛的品质要高于之前使用的冻精公牛品质,目的同样是为了稳定提升。这两点都是出于稳定提升后代品质考虑的,并且奶牛产的配种员应该是专业的。

完善配种计划。牛群总是出于动态更新状态,一些被淘汰的成年母牛会由新出生的犊牛替代。犊牛也并非完全是替代淘汰母牛,部分犊牛作为育成牛进行养殖,长大后或者是作为育成牛或者是作为商品牛,因此牛群的结构是一直在变化的。在某一个阶段,牛群这一结构发生了改变的时候,就是牛群的周转期。在周转期制定出周转计划,包括饲养、配种、基建等等,通过对牛群结构的有目的性调控来稳定牛群的结构变化,向着养殖场需要的方向进行变化。

规模牛场进行奶牛,饲养管理的工作需要强大,(www.613935.com)提升奶牛的繁殖频率。具体做法为将牛场奶牛的空怀天数控制在2~3个月之间,加快繁殖频率。

降低成母牛更新率,调整成母牛的更新胎次。成母牛的更新率是年内死亡、淘汰、出售头数与年内存栏成母牛头数之比。在生产过程中,一是要控制青年母牛的转群头数,降低育成母牛的饲养头数;二是要降低成母牛的更新率,调整成母牛的更新胎次。

加大淘汰率。牛群数量一直是规模牛场重视的指标,一般是不会主动进行淘汰,这也就导致了其质量提升不上去,因此需要转变这一观念,通过对牛婵的繁殖力差或存在繁殖疾病的奶牛进行淘汰,一般来说如果奶牛的空腹期超过了140天,则就是存在问题,应该要进行解决,如果不行就要淘汰,以保证奶牛产的经济利益。

抓好疾病防治工作。重点抓好口蹄疫、布氏杆菌、结核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奶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降低各种疾病对牛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全程合日粮饲喂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个组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户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节约饲粮、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