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鄱阳湖水牛【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鄱阳湖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周围的永修、星子、都昌、鄱阳、余干、进贤、南昌等县市,广泛分布于彭泽、九江、瑞昌、德安、湖口、新建、丰城、余江、万年、安义等县市。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中心产区位于北纬28o11'~29o40’、东经115o25'~117o11',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势低平,以丘陵地和冲积平原为主,海拔最高943m、最低10m,除部分丘陵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m以下。年平均气温17.1℃(41.1~11.9℃),无霜期261天;年降水量1591mm(1004~2117mm),但各季度分布不均匀。年平均日照时数1922h,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资源丰富,水道稠密、湖泊众多,长江和江西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贯穿其中。丘陵地以红壤土为主,冲积平原以沙泥型土壤为主。是江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

二、鄱阳湖水牛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湖区牛群以放牧为主,从小露宿野外,长期经受酷热、严寒锻炼以及血吸虫侵袭,对鄱阳湖水牛形成耐热、耐寒、体质结实和一定的抗血吸虫病的能力起了重要作用。此外,湖区一带耕作层深、复种指数高,除负担耕地任务外还要拉车,注重选择体型高大、耕作力强的牛留种,对育成现在的鄱阳湖水牛起了重要作用。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近年来鄱阳湖水牛养殖数量呈增长的态势,1997年存栏41.3万头,2006年江西省共存栏鄱阳湖水牛70万头,其中公牛20万头、母牛50万头,能繁母牛33.4万头、育成牛13万头、犊牛9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鄱阳湖水牛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肌肉结实而较丰满;皮下结缔组织不甚发达,皮肤稍厚、有弹性。全身被毛较稀,多为灰色或铁灰色,无杂毛,颈部多有一条月牙状白带(少数有两条)。

头大小适中,公牛、阉牛头较粗重,母牛头较清秀。角形主要有圆盘角、扁担角和披角三种。公牛多为扁担角,角基呈方形;母牛多为圆盘形角,角基近圆形,较狭。额平。眼亮有神,眼睑稍厚。鼻大小适中,鼻镜黑褐色。嘴宽。耳直立,大小适中,耳内缘毛密长,年老时逐渐脱落。颈粗而厚,公牛、阉牛颈短而粗、肌肉丰满,母牛颈稍薄长。

胸宽深,前胸显著突出,肌肉发达。肋骨粗大,肋间距离近。背平宽,十字部平宽,尻部宽而稍倾斜。尾根粗,基部高,尾多近飞节。成年牛腹围较大,青年牛腹部紧凑(www.613935.com/)。母牛乳房不够发达,乳头较小,乳静脉不够显露。四肢粗壮有力,肢势端正,骨骼粗大,蹄墩圆、呈黑色,两趾紧靠。

2.体重和体尺 对鄱阳湖水牛成年牛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1。

表1鄱阳湖水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鄱阳湖水牛屠宰性能见表2。

表2鄱阳湖水牛屠宰性能

1

对鄱阳湖水牛的肌肉样品进行了检测,见表3。

表3鄱阳湖水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2.役用性能

(1) 特定土壤条件下日耕耙工作量

不挽车地区:每头牛每年负担耕地阉牛为2.67hm2、最多3.33hm2,母牛为2.0hm2、最多2.67hm2,使役时间110天左右。

挽车地区:每头牛每年可负担耕地阉牛为2.0hm2,母牛为1.33hm2,每年使役时间在200天以上。

使用江西水田木铁犁翻耕禾蔸田:耕深16.19cm、耕宽21.54cm,前进速度为0.51m/s,耕作拉力为91.67kg的情况下,鄱阳湖水牛平均每小时可耕田0.036hm2。

(2) 特定路况下挽曳工作量

湖区通常使用两轮或四轮木制车,车重200~300kg,鄱阳湖水牛一般可载重750kg,最多可达1000kg,日行10km,最多可行15km。

3.繁殖性能

鄱阳湖水牛公牛性成熟年龄16~20月龄,母牛14~16月龄;初配年龄公牛24~36月龄,母牛22~30月龄。母牛全年发情,但多集中于4~5月份和8~11月份,发情周期为23~25天(www.613935.com/),妊娠期约311天。初生重公犊(30.20±3.57)kg,母犊(29.13±4.81)kg;6月龄断奶重公犊(115.00±17.09)kg,母犊(111.67±9.45)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约0.48kg,母犊约0.45kg。

四、鄱阳湖水牛饲养管理

鄱阳湖水牛的主产区有大片草洲,牧草资源丰富,其饲养方式主要为放牧,在冬春季节牧草不足时,采取半放牧或舍饲饲养,补饲秸秆(稻草或米糠、棉子、饼粕等农副产品)。

五、鄱阳湖水牛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为加强对鄱阳湖水牛的保护,已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水牛资源场,现有存栏水牛321头,其中能繁母牛207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鄱阳湖水牛的用途和性能已从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转变。鄱阳湖水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2001年收录于《江西畜禽品种志》。

江西农业大学对鄱阳湖水牛成年水牛进行了生理指标和血液化学成分测定,获得了一些科学资料。

六、鄱阳湖水牛品种评价

鄱阳湖水牛是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样一个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为鄱阳湖湿地个体最大的种群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耐热、耐寒、体质结实和一定的抗血吸虫病的能力,且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长、乳肉生产潜力大,特别是乳脂率高、乳香味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今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建立若干纯繁区(资源保护区),在区内选择优良公、母牛配种,长期坚持定向培育;在其他区域可引进摩拉水牛、尼里一拉菲水牛等河流型水牛品种进行杂交,提高其产肉和产乳性能,发展乳肉兼用水牛品种,培育专门化的肉用或乳用水牛品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