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农广天地]巫陵牛养殖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2-04-25|点击次数:

[农广天地]巫陵牛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巫陵牛养殖技术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巫陵牛养殖技术(20131224)

巫陵牛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巫陵牛不但役用性能优秀,肉质也非常好,近年来,它的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的劳力到现在的优质肉牛。巫陵牛的养殖环节包括:种牛的饲养管理,繁殖,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育肥牛的饲养管理。巫陵牛的养殖主要是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放牧从每天的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的4点结束,在放牧的过程中,巫陵牛不但可以采食到最爱的青草,还可以锻炼身体,提高牛肉的品质。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巫陵牛的养殖技术。

巫陵牛巫陵牛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三省交界处。产区境内多大山峡谷,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海拔800-1400米,高者达2000米以上,低者在100米以下,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之分。由于产区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一,形成小气候。最高气温有达42℃者,最低气温有达-12℃者。产区草场辽阔,牧草繁茂,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我国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

巫陵牛主要分布在湘西的凤凰、大庸、花垣、桑植、永顺、慈利六县,黔东北的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德江、道真及正安七县以及鄂西南的恩施地区。

巫陵牛被毛黄色最多,栗色、黑色次之,角形不一。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母牛肩峰不明显。尻斜,肢长中等,四肢强健,后肢飞节内靠,蹄形端正,蹄质坚实,尾较长。

巫陵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4.9厘米,129.0厘米,158.6厘米,16.4厘米,308.1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5.0厘米,118.3厘米,144.8厘米,14.4厘米,232.1公斤。屠宰率公牛为50.1%,母牛为51.1%;净肉率公牛为40.1%,母牛为39.7%;眼肌面积公牛为58.6%平方厘米,母牛为50.1平方厘米。公牛18-24月龄性成熟,母牛10-12月龄性成熟,初配年龄公母牛均为2.5龄。巫陵牛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行动灵活、善于爬山、耐劳、耐旱、抗湿及耐粗饲等特性。

1.巫陵牛产肉性能

据1981年湖南省和1982年湖北省和贵州省的《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报道,对膘情中上、体重187.5kg、2.5岁2头青年母牛进行的屠宰性能测定,平均屠宰率51.5%,净肉率39.7%,眼肌面积50.1cm2,肉骨比4.1。膘情中等、体重344.7kg、4~4.5岁3头公牛,进行的屠宰性能测定,平均屠宰率50.1%,净肉率40.1%,眼肌面积58.6cm2,肉骨比5.1。据对未经肥育、膘情中等的3头成年公牛、4头成年母牛和4头阉牛进行的屠宰性能测定,平均体重为282.1kg,屠宰率49.5%,净肉率39.8%,眼肌面积47.0cm2,骨肉比1:4.2。

2.巫陵牛役用性能

据湘西地区测定(www.613935.com/),用本地步犁在青砂土和黄壤土上耕板田6h,9头阉牛平均每头耕地4亩,8头公牛平均每头耕地3.2亩,12头母牛平均每头耕地1.9亩;恩施地区用6头阉牛、3头成年母牛进行耕作能力测定,在土壤比较黏重、平均耕深13.5cm的情况下,平均每小时耕板田0.27亩;思南地区测定,平均体重(417.9±30.8)kg的阉牛,5m距离拉重的最大挽力为(270±4.1)kg,相当于其体重的64.6%。

3.巫陵牛繁殖性能

巫陵牛公牛8~10月龄开始有爬跨行为,2.5岁开始配种。母牛10~12月龄开始发情,1.5岁左右表现明显的规律性发情。母牛实际初配年龄,据恩施地区对62头青年母牛的统计,平均为31.9月龄,产第一胎时平均为41.4月龄。母牛发情周期,据恩施地区对198头母牛的统计,平均为20天;据湘西地区对26头母牛的统计,平均为21天。据思南地区报道,发情周期多为18~22天;发情持续期6~36h,平均为18h。据湘西地区对60胎次的统计,妊娠期为270~290天;据恩施地区对190头母牛的统计,妊娠期为270~290天。母牛繁殖年限与营养状况和使役负担有关,有15~18岁仍能产犊者,母牛繁殖率由于饲养管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多数在50%以下,也有高达80%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