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1、补充矿物质元素和葡萄糖

补充钙、磷、镁。奶牛产后瘫痪症多数人认为是缺乏钙质所致,所以常常是大量补钙,一味补钙,超常规量的几倍补钙,却效果甚微,甚至许多患牛无一点疗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这种患牛大多不仅仅是缺钙所致,往往都是因为镁和磷也严重缺乏,导致血镁、血磷浓度降低,以及钙、镁、磷比例失调所致,所以,对于这种患牛应补充钙磷镁制剂,给患牛静脉注射钙磷镁注射液500~1000 ml_,一般连续注射3日。根据临床人们使用钙的习惯,在此提出对瘫痪奶牛补充钙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不要单纯用钙剂,应用钙磷镁复方制剂;其二是静脉注射速度不要过快,应严格控制速度,因为瘫痪病牛本身心脏功能负担较重,心率较快,静注钙剂速度过快会加快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其三是钙剂应加温注射,因为这种瘫痪病牛大都体温偏低,温注有利于钙剂药效的发挥,并有益于体温恢复。

补钾。奶牛瘫痪症往往与缺钾也有一家的关系,机体缺钾易导致四肢软弱无力,所以对患牛应及时补充钾剂,如静脉注射氯化钾注射液4~5 9,每日1次,连用3~4次,可加入以上用葡萄糖内缓慢静注,严禁快速注射。

补充葡萄糖。瘫痪患牛体能损耗大,能量不足,无肢无力,所以给患牛补充葡萄糖有益于体力恢复,方法是25%~50%葡萄糖注射液500 - 1500 ml_,1次静脉注射,每日1~2次,连用数日.直至恢复。

2、注射维生素及其他药物

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热能,促进新陈代谢;维生素B1,可加强糖的代谢,使机体能量加大,四肢有力,同时维生素B1可调节运动神痪,促进四肢支配神经的活性,在患牛静注的糖及钙剂中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o—10 9、维生素B注射液1~1.5 9。

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既可给患畜补充钙元素,又可促进钙的吸收代谢,故给患牛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后肌肉或后海穴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注射液20-25 mL,每日1次,连用3次左右。

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给患牛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调节机体血糖、血钙、rfn压的作用,因瘫痪症患牛都存在血糖、血钙以及血压下降的现象,而地塞米松磷酸钠有升高血糖、血钙、血压的作用,所以,对患牛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20 mg,每日1~2次。

注射硝酸士的宁。硝酸士的宁有兴奋神经,调节四肢运动神经,使四肢活动能力恢复,方法是给患病牛后海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0~15 mL,每日2次。后海穴注射既可起到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又可通过针头及药物在穴位刺激,通过神经经络调节是使患牛后驱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3、灌服中药

奶牛产后瘫痪为气血亏损,中气不足,经脉阻塞,经络不活,中风搏疼所致,治疗以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驱风止疼为治则,多年来笔者用加减补中益气散治疗。方用:黄芪40 9,党参30 9,白术30 9,甘草20 9,当归40 9,红花25 9,牡丹皮25 9,天麻20 9,牛膝25 9,杜仲30 9,独活20 9。水煎或研末1次灌服,每日1剂,连用3日。

4、护理

瘫痪病牛的护理对疗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护理应做到:保温,该类患牛大多体温偏低,加上躺卧不动产热少,所以忠牛应注意保温,牛身上给披盖衣物,牛体下给铺垫饲草,并给饮温水;勤翻身,对患牛要勤翻身,否则长期一侧躺卧会影响下侧的血液流动及神经功能。

笔者及笔者同事用以上中西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病例80多例,取得了90%以上的治患率,应该注意的是,治疗力争在患病后的24 h以内用药,超过24 h以后用药疗效欠佳。

5、病例介绍

2014年秋,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镇薛家沟村高某,饲养的1头5岁奶牛,产后第三天早晨发生瘫痪,中午笔者到场医治,经查,该患牛体温37.O℃,心率为84次/min,呼吸为26次/mln,胃蠕动音微弱,鼻镜干燥,饮食欲减弱,排便少而干。笔者便采取以下治法:500 mL钙磷镁注射液2瓶,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4瓶,10%×10 mL维生素C注射液10支,2 mL维生素B1注射液15支,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4支,10%×10 ml_氯化钾注射液5 9,将钙磷镁注射液及盐水加热后1次静脉注射,并后海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5 mL,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20 mL。同时灌服中苔、黄芪40 9、党参30 9、后术25 9、甘草20 9、当归30 9、红花20 9、天麻25 9、牛膝30 9、杜种20 9,水煎1次灌服。第二天上午,笔者又按以上治法用药1次,下午患牛站立康复,饮食、产奶等都恢复正常。

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散发。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

1、发病原因

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日粮营养失衡,钙磷比例不当,在干奶期饲料中钙含量过多,磷含量不足或正常,血钙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后由于血钙突然下降,甲状旁腺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能大量分泌并动员骨钙入血。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舍饲不运动等也是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2、临床症状

产后奶牛出现四肢肌肉震颤,感觉过敏,不愿走动,摇头、磨牙或空嚼,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后肢强拘,步态不稳、僵硬这是产后瘫痪的早期症状。这一时期治疗效果较好。当病牛卧地不起,头偏于一侧,颈部弯曲,鼻镜干燥,四肢末端皮肤冰凉,体温降低(36℃~38.5℃),轻度脱水,心率加快,心率多达80~100次/分钟。后期进入昏迷状态,食欲废绝,长时间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心音几乎听不到,心率可达120次/分钟。脉搏微弱,有的并发瘤胃臌气和褥疮。瘤胃蠕动减慢,常鼓气,粪便干硬,病牛时常呻吟。这一时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间长。

3、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的症状,对钙剂治疗反应迅速且良好,以及血清钙的测定(8毫克/100毫升以下)即可确诊。同时还应检查肝、肾和心脏的功能,尤其应检查运动器官的损伤程度,看是否有神经麻痹、肌肉破裂、骨节脱位、肌腱断裂、骨折等,与产后毒血症、难产性瘫痪、卧倒不起综合征、外伤性瘫痪等区别开来。

4、治疗方法

发生本病后必须立即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如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治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死亡;若能及时治疗且方法得当,一般都可治愈。

4.1 乳房送风疗法

乳房送风疗法是目前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即往乳房内打气,使乳房内压升高,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流进初乳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水平得以提高,特别适用于对补糖、补钙疗法反应不佳或者复发的病例。具体方法是:先将患牛乳房内的乳汁挤尽,用75%的酒精棉球涂擦4个乳头,再将消毒过的乳导管涂上凡士林,插入乳头孔内,外接送风器,向乳房内慢慢打气,4个乳区之间互不相通,送风应逐个进行,至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清楚并变厚,轻轻敲击呈鼓音为准。打满气后,用绷带条将4个乳头松紧适度地结扎起来,以防空气逸露,待奶牛起立后经过1小时,将绷带条解除,多数病例一次收效,如未见好转,经6小时~8小时后再重复1次。如果奶牛患有乳房炎,要禁止使用乳房送风疗法,防止炎症扩散。

4.2 静脉大剂量注射钙剂

葡萄糖酸钙400~6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糖盐水500毫升,20%安钠咖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20毫升,静注钙剂速度应缓慢。多次使用钙剂效果仍不明显时,可用50%葡萄糖400毫升、磷酸二氢钠400毫升、硫酸镁100毫升静脉注射,输液时出现不安等异常反应时应停止补钙。硝酸士的宁注射液5毫升百会穴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根据病情用药物调理胃肠功能,如果发生瘤胃臌气应穿刺放气,并灌服止酵剂。

4.3 病牛的护理

患牛尽可能保持伏卧或坐位,每天至少要翻3-4次身,这样可防止肌肉缺血性坏死,减少并发症。保温牛体,要多铺垫草,防止病牛滑倒摔伤。加强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控制精料的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增喂优质干草,增加青绿饲料。产前喂低钙日粮,但要保证日粮中钙100~125克/天,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钙磷比1:1。在干乳期,特别是产前2周饲喂低钙日粮,以利激活甲状腺机能,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骨钙的能力,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产犊期间可人工投服胶体钙,然后立即喂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0.7%,钙磷比1.5:1或2:1。对妊娠后期乳牛加喂富含矿物质维生素饲料,产前5天肌注1000万单位维生素D3或口服200万单位维生素D2,可减少发病率。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干奶牛和泌乳牛分群饲养,增加怀孕牛的运动量,产前产后48小时密切注意观察母牛,一旦出现前驱症状立即治疗。分娩牛产后3天内不将初乳挤净,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预防措施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逍遥运动。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

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一天是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一天日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一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较好。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保证日粮粗蛋白12%~15%,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真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奶牛助产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新产奶牛第一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对健壮的奶牛第一次可以多挤,以免隐形乳房炎转变成临床性乳房炎。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