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奶牛养殖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产奶量,只有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才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都非常重要。泌乳水平也不同,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易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严重影响了奶牛的产奶性能,还易导致奶牛患病。因此,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从奶牛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相适应的措施,分阶段的科学管理,合理饲喂,加强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发挥生产潜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避免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下面一起来看看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奶牛泌乳期易出现的问题

泌乳初期奶牛的产奶量下降。泌乳初期为奶牛产后的10天左右,在这一阶段奶牛的食欲较差,消化系统也尚未恢复完全,体质较为虚弱,采食量少,另外乳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性水肿,乳腺也还没有完全的恢复正常,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恶露从生殖道大量排出的阶段。奶牛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快速,并且此时奶牛进入干奶期,产奶量开始急剧的下降直到停止泌乳。如果在奶牛的泌乳初期没有使产奶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必然会影响到泌乳盛期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奶牛在分娩后易患多种疾病,如代谢性疾病,有产后瘫痪、酮病等,生殖系统疾病,如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炎等,这些都会导致奶牛在泌乳初期的产奶量下降。因此,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以减少以上疾病的发生,才会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泌乳中期营养供应不平衡。奶牛进入泌乳中期后,消化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食欲增强,对干物质的采食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奶牛进入泌乳盛期,并且可持续2~3个月,这一阶段的产奶量高,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但是奶牛的采食量在达到最高峰后就会发生明显的下降,同时产奶量在经过泌乳盛期后也开始下降,但是产奶量下降的幅度要远远大于采食量下降的幅度,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营养的供应不平衡,从而使奶牛获得的营养不能维持产奶的需求,而使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不断下降,这不但不利于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因此要根据奶牛实际的产奶量和体况制定相适宜的饲养计划,提供适宜的营养,使奶牛保持适宜的体况,并在泌乳盛期过后,使产奶量缓慢下降。

泌乳后期奶牛体重损失严重。奶牛在泌乳中期过后进入泌乳后期,体重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是由于奶牛在进入干奶期以前的这一段时间奶牛处于妊娠期,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加上如果此阶段的奶牛饲喂不合理,使用的饲料或者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会导致奶牛的体况下降严重,从而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

2、对策

泌乳初期控制奶牛的挤奶量。奶牛在产后1周内要注意控制好奶牛的挤奶量,不可操之过急,过度挤奶。因奶牛在泌乳初期,体内与血液中的钙成分会随着乳汁排出体外,如果此时挤奶过度,会导致奶牛钙流失过量而易出现产后瘫痪,这一现象在高产奶牛身上尤其明显。另外,奶牛在泌乳初期乳房还处于不同程度的水肿状态,过度挤奶会加重水肿,易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奶牛在产后需要尽快的恢复体况,在泌乳初期控制好挤奶量有助于奶牛体质的恢复,还可为泌乳高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泌乳初期要保证奶牛营养的供给,主要以饲喂优质青干草为主,随着奶牛食欲和消化功能的恢复,乳房水肿的消退,可逐渐增加多汁饲料或青贮料,待奶牛的体质完全恢复,乳房完全消肿后可恢复到正常饲料和饲喂量。但是要注意此阶段营养的供给要求低能、低蛋白、低钙磷。

加强泌乳中期的饲养。奶牛进入泌乳中期后逐渐进入泌乳盛期,并且泌乳盛期维持的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这一阶段是提高产奶量的关键,因此养殖奶牛时要注意做好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性能,尽量维持较长时间的泌乳高峰期,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泌乳高峰期的产奶量高,可占整个泌乳期的1/2,因此,此时的日粮应以高能、高蛋白为主,为了保证奶牛这一阶段获得最大的采食量,不可提供过多的多汁饲料,否则会引起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下降,从而使产奶量下降。

泌乳后期要注意营养的供给。为了使奶牛尽快的恢复体况,要注意在泌乳后期适当的增加饲料营养的供给,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度,否则会引起奶牛体况过肥,易发生难产。研究表明,在奶牛的泌乳后期补充营养要比在进入干奶期时再补充营养的饲料利用率高,效果好。并且在泌乳后期加强营养,还有助于使奶牛在进入干奶期后保持良好的体况。因此,在奶牛进入泌乳期后日粮仍以优质粗饲料为主,可根据奶牛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搭配饲喂精料,以保证这一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