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流产的病因 奶牛流产的防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流产的病因 奶牛流产的防治方法

奶牛流产是由于母体与胎儿之间存在的正常生理关系受到破坏,导致妊娠中断。奶牛流产会给奶牛养殖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其既能够影响胎儿发育或者发生夭折,还会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产奶量减少、严重影响繁殖效率,导致牛群的繁殖计划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流产的病因 奶牛流产的防治方法。

10.6.jpg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奶牛摄取营养不足,尤其是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能够导致流产。例如,奶牛饲喂的饲料中缺乏氨基酸,会导致机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反应敏感性减弱,促使机体分泌较少的孕酮,从而使胚胎发生死亡。另外,妊娠奶牛饲喂发霉腐败的饲料、酸度过强的青贮饲料以及大量酸败的酒糟和油饼等,或者饲喂混杂有毒植物或者含有农药的饲料,都会使其由于中毒而发生流产。妊娠奶牛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如苜蓿或者三叶草等,由于发生急性臌胀会引起流产。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青年妊娠奶牛及前三胎比较容易发生流产,其中第一胎的流产发生率能够达到50%左右。这是由于低胎龄奶牛的内分泌机能还没有发育健全,非常容易出现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失衡的现象,从而使胚胎的附着受到影响,并妨碍胎盘的正常发育,造成母子胎盘联系发生中断或者胚胎死亡而出现流产。

疾病因素。多种微生物都能够导致妊娠奶牛发生流产,如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结核菌、下痢病毒、衣原体等。另外,感染寄生虫也能够引起流产,如牛梨形虫、弓形虫、边虫、血吸虫等。此外,奶牛发生生殖器官疾病,主要是阴道炎、子宫黏连、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等,特别是子宫内膜炎会严重影响其受胎率,也是发生流产的主要疾病。

2、临床症状

妊娠奶牛发生流产时,主要表现出腹痛不安,弓腰,呈排尿姿势,且有大量的黏液、污秽不洁的分泌物或者血液从阴道中流出。

隐性流产。指胚胎在子宫内被吸收,通常是在妊娠初期的胚胎发育阶段容易发生,即胚胎死亡后,子宫内的酶会促使胚胎组织发生分解、液化,使其被机体吸收,或者在下次出现发情时随着黏液被排到体外。奶牛发生隐性流产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配种后经过诊断确定发生妊娠,但经过一段时间又再次出现发情,且有较多数量的分泌物从阴门中流出。

早产。即奶牛表现出类似于正常分娩的征兆及过程,但产出不足月的活胎儿。但早产时所表现出的产前征兆没有正常分娩征兆那样明显,通常在发生流产前的3~4天,只会表现出类分娩征兆,如阴唇发生轻微肿胀,乳房会突然胀大,可从乳房内挤出清亮液体等。

小产。即妊娠奶牛提前产出死亡但没有发生变化的胎儿,这是流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奶牛在妊娠前半期发生小产,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或者征兆轻微;妊娠后半期发生小产,会表现出与早产相同的征兆。妊娠奶牛发生小产时,如果能够顺利排出胎儿,且预后良好,基本不会严重影响母体的繁殖性能。如果子宫颈口没有张开足够大,导致胎儿无法顺利排出,此时要立即采取助产,不然会导致胎儿发生腐败,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者继发败血症,进而表现出全身症状。

延期流产。也叫做死胎停滞,即胎儿已经死亡,但由于卵巢上的黄体功能仍旧保持正常,导致子宫发生轻微收缩,且子宫颈口没有张开,使死亡的胎儿长时间在子宫中停留,从而发生延期流产。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如果妊娠奶牛表现出流产征兆,如腹痛起卧、胎动不安以及脉搏、呼吸加快等,但没有排出胎儿,或者发生习惯性流产,要尽可能采取保胎,防止流产。病牛可肌内注射适量的黄体酮,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胎儿已经发生死亡,但没有排出,要及时使其排出死胎。病牛可肌肉注射10 mL 0.1%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每天1~2次,直到排出胎儿停止。

中药治疗。病牛可使用四物安胎散,即取茯苓、白芍、熟地黄、川芎、陈皮、白术、苏梗、阿胶、生姜各10 g,15 g归身,20 g黄芪,20 g糯米,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灌服。也可使用白术散,即取苏叶、川芎、砂仁、白芍、黄芩各20 g,当归、白术、党参、陈皮、熟地黄、阿胶各30 g,生姜、甘草各15 g,以上药物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灌服。也可使用土芩杜仲煎剂,即取60 g益母草、90 g土黄芩、150 g土杜仲,加水煎煮后滤出药液,待温度适宜后灌服,每日1剂,连续使用2天。还可使用加味生化汤,即取益母草、党参各30 g,60 g当归,18 g桃仁,21 g川芎,炙甘草、炮姜各15 g,全部研成细末,添加120 mL黄酒为引,再添加适量开水冲调灌服。

药物预防。对于曾经发生过流产的奶牛,要使用药物预防,即根据其上次发生流产的时间每头提前14~21天肌肉注射50~100 mg黄体酮,经过1天再使用1次,连续使用3~5次。

奶牛流产的一般原因及防治

布鲁氏菌感染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对布鲁氏菌最为敏感,病牛的主要临床特征就是流产或早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于妊娠后5~8个月,并常引起子宫炎。

李斯特杆菌感染李斯特杆菌能在青贮料、干草及土壤中长期存活。由李斯特杆菌导致的流产大部分发生在奶牛怀孕3个月左右,这些胎儿通常已经发生了自溶。这时胎儿所含的细菌可能成为牛群多种类型流产的最普遍的诱因,而母牛在此后会出现抗感染能力。

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急性乳房炎会导致大量内毒素在乳房和血液里释放。患病奶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瘤胃蠕动减弱和体温升高,内毒素作用机体后引起奶牛体内前列腺素和其他激素的释放,从而引发流产。

病毒性因素奶牛病毒性腹泻能引起全身性症状,病毒通过循环到达的胎儿,可引发早期胚胎的死亡和流产。如果没有出现流产,则可能出现木乃伊胎。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疱疹病毒性疾病,能引起一系列不同的疾病症候群,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性疾病(如肺炎、“红鼻子病”),也是引起奶牛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由该病所引起的流产通常发生在怀孕的第4个月以后,病毒在牛群中扩散后几周内也可以发生。

由赤羽病病毒引发的阿卡斑病以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症和流行性暂时热为特征。该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一般8月份母牛异常产逐渐增多,10月份达到高峰,也可逐渐持续到次年3月,临床症状主要依次表现为早期流产、胎儿体形异常、大脑缺损,其中死亡的病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

霉菌由霉菌引发的奶牛流产比例占整个流产数量的10%~20%,多在怀孕60 天左右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孕期最后2个月,通常发生在冬春季,奶牛多因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接触到发霉的干草和青贮饲料。一般认为,霉菌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胎盘和胎儿。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