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牛业 带民同致富【库百科农业网】
返乡创牛业 带民同致富
走进杨武林的饲养场,只见几只小牛犊在牛圈外悠闲的踱着步,而牛圈里,杨武林14岁的大儿子还没开学正在帮母亲打扫牛圈。在储料大棚里,堆满了头天刚送来的甘蔗饲料,杨武林的妻子与工人正在进行甘蔗粉碎,为牛准备饲料。
今年36岁的杨武林,是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丫新村石板组人,2014年返乡创业,如今已是乡里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村里合作社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一半的贫困户逐步脱贫。
2000年,因为家庭贫困,才结婚没多久的杨武林就带着妻子到省外去打工,他们到过四川,去过云南,这一去就是14年,在外打工的艰辛和不易,杨武林说只有自己和妻子心里最清楚。出去第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妻子就只能照顾孩子,全靠他一人为生计奔波。到了孩子上学年龄,将孩子送回老家由老人照顾。两口子每天就拼命的干活,挣了点钱后,就租下一个场子自己做塑料废品加工。直到2014年,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杨武林与妻子商量回乡创业,就干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养牛。
回乡后,杨武林将14年来在外打工的积蓄80万元全投入养殖场建设中,在父亲的帮助指导下,他养起了牛,一开始他就养了40余头牛。
“从记事起,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牛,养的就是关岭黄牛,在90年代我们村里还有户人家因牛养得好,还拉到北京参加过比赛得了奖呢,关岭牛名气大增”。杨武林说。
“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给牛打草准备饲料,一直喂到中午,等到2点过钟又要接着打草给牛准备第二顿饲料,在哪儿干活都辛苦,但在家干活好得多,能管得住家,照顾得到老人。”杨武林的妻子这样说。
通过两口子的努力,第二年他们养的牛就获得了效益。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让村里人一起来养牛,2016年6月,杨武林成立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武林告诉记者,这是关岭“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实施以来首批规范建设的一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有50人,贫困人员46人,建的养殖场占地2200平方米,按照“以草定畜,以畜定圈”的原则,建设牛圈有1500平方米,饲料大棚有86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头。养的牛多数销往贵阳、兴义和花江等地。
杨武林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采取的是“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也就是村委参与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吸纳农户入股分红来运作。分红模式为“345+127”,345为村集体以圈舍补助入股,农户贷款入股,在三年贴息期内,由合作社承贷承还,农户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合作社首年分红给村集体和农户各3000元,第二年各4000元,第三年各5000元。而127模式为农户领养牛的模式,也就是农户从合作社领养能繁母牛,所产的牛犊销售后的毛收入十分之一为村集体,十分之二为合作社,十分之七为农户。
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户每月1800元的工资在合作社干活的同时,发动贫困户种草卖给合作社,以帮助更多贫困户增收。再是对社员中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就给予奖励。
“我们每年要付出的人工工资近13万元,请工人最多时候一天有上百人。”杨武林介绍,今年合作社流转了400亩土地,动员村民来种植双季玉米,愿意种的,合作社每吨以300元收购,不愿种的以每亩土地350元/年流转。
“我是去年来合作社干活的,每天工作就是打草喂牛,在这里干活固定拿工资,比在外面打工强得多。”正在打草的工人如是说。
“我们现在的发展目标就是每年能吸纳进40名社员,到明年争取达到100人。在社员中贫困户要占80%以上。力争用三年的时间,让合作社牛存栏达到300头以上。”对自己的三年牛业大计,杨武林充满了希望。
上一篇:池塘养殖鲫鱼的一些技巧【库百科农业网】 下一篇:魔杖浇水过多怎么办【库百科农业网】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