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犊牛的生理特点 提高哺乳犊牛的成活率的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肉犊牛的生理特点 提高哺乳犊牛的成活率的方法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其饲养水平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过去我国肉牛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养殖效率低下,不能取得最佳的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但是经过对养殖技术不断的改进,同时应用的新型的科学技术理念,我国的养殖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一些生产环境上还存在着问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其中牛犊的成活率就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1 犊牛的生理特点

犊牛在出生后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吸收养分的途径发生变化,并且消化和呼吸器官替代了脐带的作用,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呼吸、摄取营养和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条件。但是新生犊牛的各项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消化功能较差,皱胃是初生犊午唯一发育并具有一定功能的胃,瘤胃的发育还不健全,并且体积较小,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瘤胃也在逐渐的发育成熟。因此在犊牛出生后仅能靠吮吸乳汁来摄取营养。随着犊牛的生长,犊牛在3周龄时瘤胃开始发育,加上此时已经进行诱食,可促进瘤胃的发育。另外,初生犊牛的胃肠空虚,还未建立正常的分泌反射,各种消化酶的分泌不充分,随着瘤胃发育的日渐健全,消化功能也逐步的完善。

犊牛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因此抵抗力较差,尤其是刚出生的几周,母源抗体逐渐的消失,而自身的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此时极易感染疾病。犊牛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不强,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此外,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如果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形成僵牛。

2、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措施

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初生犊牛的健康度对后期犊牛的成活率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要从胚胎期就加强管理,做好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妊娠母牛在分娩前1个月是母牛分娩和泌乳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犊牛胚胎期的生长发育、初生重、断奶重以及后期的生长发育。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首先要给其提供适宜的营养,保持饲料中各有种营养物质充足且配比合理,尤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维生素、钙和磷等营养的供给。此阶段要给母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让母牛获得充足的营养来确保胎儿正常的生长,为泌乳做好能量的贮备。但是要注意避免饲喂母牛过肥,否则易造成难产,增加产死胎的几率。

做好犊牛的护理工作。犊牛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接产后要及时将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以免发生窒息,如果发现犊牛有假死的现象要及时抢救处理,使犊牛恢复正常的呼吸。做好犊牛的断脐工作,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将犊牛体表黏液快速的擦干,以免受凉。因初生犊牛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抵抗力也较差,此时极易感染各种病原菌而患病死亡,而母牛的初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因此为了确保犊牛的健康,要尽快让其吃上初乳,使犊牛获得被动免疫,增强抵抗力。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的营养需求较为复杂,因犊牛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而且需求种类也较多。因此在犊牛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否则犊牛将不能很好的完善自身的器官以及机能的发育,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严重时则会造成死亡。因母乳中含有犊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犊牛在哺乳期要严格进行母乳喂养。可进行人工辅喂的方式,在哺乳时要注意避免过急和过量,否则会导致犊牛的食管沟闭合不全而使乳汁溢人瘤胃,引起异常发酵或消化不良,从而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虽然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一些营养物质的含量较少,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单纯的依靠母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时就要进行补饲的工作,开始让犊牛采食植物性饲料。

提高适宜的环境。犊牛对外界不良环境表现得极为敏感,不合适的饲养环境会增加犊牛患病的几率,从而使成活率降低,因此要给犊牛提供适宜且舒适的生活环境。牛舍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并且要求阳光充足,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每天都要打扫牛舍,并定期对牛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犊牛的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多种疾病。当犊牛在采食饲料时会有多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而患寄生虫病,导致犊牛机体的代谢不良,营养流失,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因此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的工作。另外,犊牛在刚出生后的抵抗力最弱,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各种病毒,而一旦患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在犊牛出生后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防止犊牛出生后感染传染性疾病,避免犊牛出现大批量的死亡。除此之外还要预防一些犊牛常患病的发生,如脐带炎、下痢、支气管肺炎等。

怎样提高哺乳犊牛的成活率?

我们知道犊牛出生后7天内前三胃(网、瓣、皱胃)不具备消化功能,瘤胃没有形成纤毛虫区系,只能被动地吸收营养。同时机体不具备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必须靠后天补充获得,而这两种生物蛋白是抵抗病菌侵袭、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主要因素,所以犊牛出生后7天是患病和死亡的高峰时期,抓好犊牛这一时期和整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

一、犊牛的饲养

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将哺乳犊牛分成4个阶段进行饲养。第一阶段(1~7日龄)喂初乳1.5千克/次,每日3次;第二阶段(8~20日龄)喂常乳2.0千克/次,每日2次,喂少量易消化精饲料;第三阶段(21~60日龄)喂常乳由每次1.5千克逐渐减到1.0千克,精饲料量逐渐加至1.0千克,粗料适量;第四阶段(61~180日龄)喂断奶全价配合饲料,每日3次,每次1.0千克,粗料适量。

二、犊牛的管理

1.提早补喂初乳

犊牛出生后3小时应及时补喂其母牛初乳,因为初乳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异体蛋白及抗体,这是迅速加强犊牛体质的关键,超过3~12小时时,犊牛肠道开始收缩,再也没有吸收γ-球蛋白和抗体的能力,因此应该提早补喂初乳。

2.产后脐带处理

犊牛脐带是一种管状通道,直接联结其主要消化器官,胎儿与母体分离后脐带断裂,外露部分是细菌进入肠道最快最容易的途径,极易造成犊牛细菌性下痢、肠道感染和脐带炎,所以脐带消毒极为重要。具体方法是首先用手挤出脐带内容物,将5%碘溶液5毫升用针头注射器注入脐带内,用手捏紧断端,稍微摇动让药液充分附着其内壁,再挤出药液,然后对脐带外部进行充分药浴结扎。

3.煮熟常乳

为防止犊牛食物的污染,对哺乳犊牛饲喂牛奶时,要将落入鲜奶中的毛皮、灰尘、泥土、渣草、粪等异物,先过滤,再加温至60℃,冷却后,再哺喂,以减少犊牛对生牛奶的敏感性和肠道感染的可能性。

4.分开饲养

奶牛场在1991年底试用犊牛笼,使发病率明显降低。一般犊牛出生后30日龄,采用1牛1笼,以减少互相舔吮而食入过多的毛发和尾部粪污,特别是可以减少因某些患病个体而引起的交叉感染,还可以人为制造小气候,夏季笼内气温比笼外低4℃,冬季笼内比笼外高1.5~3.0℃,并能时刻观察到每个犊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粪便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5.场地消毒

新生犊牛自身抵抗力很差,防疫机制尚未健全,容易受到细菌不同程度的侵袭,所以对犊牛饲槽、牛床、体表要经常清洗,对牛笼要定期消毒。主要药物为3%新洁尔灭、0.2%高锰酸钾、0.1%福尔马林。

6.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幼龄犊牛的瘤胃和网胃很不发达,微生物数量很少,如果及早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就能保证添加剂中的微生物优先占据消化道,从而减少或阻止致病菌的定居。饲喂乳酸杆菌的犊牛腹泻发病率可减少32%,平均日增重提高11%,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犊牛具有相似的有益作用,而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和抗药性。

怎样提高哺乳犊牛的成活率,抓好犊牛这一时期和整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犊牛、母牛健壮素(生物型牛专用浓缩料)是北京农博力尔集团产品研发部根据反刍动物规模养殖关键技术要点,以及牛生长特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反刍动物瘤胃生物菌酶活动规律、研制开发而成,产品富含多种有益菌和活性酶,可促进牛羊肌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提高肉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有绿色环保的特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