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滇东南水牛【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滇东南水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滇东南水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金平、元阳、弥勒、蒙自、绿春、石屏、开远、泸西、个旧、红河、屏边、河口等13个县(市)。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地处云南省南部,境内地貌复杂,海拔76.4~3074.3m。因纬度和海拔高差不同,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7~23℃,无霜期263~365天,年降水量1491mm,年平均日照时数南部地区1065h、中北部坝区2300h,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主要河流23条、高原湖泊5个。农作物多进行轮作,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旱稻为主,荞麦、甘薯、大豆、花生、油菜、木薯、芭蕉芋等次之,经济作物有香蕉、甘蔗、菠萝、木瓜、芒果、荔枝、芝麻等。

滇东南水牛适应性较强,在不同海拔、气候条件下的亚热带坝区、山区、半山区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史料记载,东晋永和年间,红河州已有水牛,到康熙年间,水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产区未开展科学系统选育。但当地群众一般以体大头宽、眼大嘴宽、四肢粗壮、行动灵活、前胸开阔、体躯发育好的公水牛作种公牛,母牛基本作为繁殖群。经过长期培育,形成了适应本地环境的滇东南水牛。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滇东南水牛是群众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饲养数量稳定增长,1984年存栏33.52万头,2005年发展到48.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4.1万头,成年种公牛1000多头。

部分地区已引入河流型摩拉水牛、尼里一拉菲水牛进行杂交改良,2005年杂交改良水牛7859头,杂种后代役、肉、泌乳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由于产区生态环境的差异,滇东南水牛分为大、小两个类型。

被毛稀疏而短,毛色以瓦灰色为主,其次为白色。瓦灰色的牛均有白色或灰色的V形颈纹和胸纹,白色的牛无白胸月。无黧毛、晕毛、季节性黑斑、沙毛,四肢下部多为“白袜子”。瓦灰色水牛的口轮周围、耳壳内壁、腹底部、大腿内侧、膝关节下部毛色淡化。无额部长毛,局部有卷毛。

头大小适中,公牛头较粗重,母牛头略窄长。额宽,头较长,鼻梁短,眼大有神,鼻镜、眼睑为黑色;耳生于角基后方,耳厚、耳端尖,竖直或平伸;角基为方菱形,到角尖逐渐形成圆形,多为小圆环角,角色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公牛颈粗短,母牛颈细长。颈肩、肩背结合良好,大多无肩峰,少数有小肩峰。胸较宽且深,体躯较长,背腰平直、高度适中,肋骨拱圆,腹大而圆。尻长中等,斜尻或少部分平尻。尾帚小,尾长、尾尖到飞节以下,尾梢色较深。无颈垂、胸垂、脐垂或不明显。

四肢端正,粗壮结实,筋腱明显,前肢开阔直立,后肢稍微弯曲,系短有力,蹄质坚实,蹄大而圆,多为黑褐色。母牛乳房呈碗形、粉红色,乳头短小。公牛睾丸大小中等、紧实,阴鞘紧贴脐部。

2.体重和体尺滇东南水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滇东南水牛屠宰性能见表2和表3。

2.役用性能滇东南水牛性情温驯、易于调教、役用性能好,一般3~4岁调教,6~10岁役力最强,最长可使役到20岁以上。据对5头阉牛、1头母牛的测定,阉牛平均每小时犁田0.3~0.6亩,母牛每小时犁田0.3亩。耕作结束后,休息30min体温、脉搏、呼吸三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

3.繁殖性能滇东南水牛公牛2~2.5岁性成熟,3~4岁开始配种,8岁后逐步淘汰。母牛1.5~2.5岁初次发情,3~4岁开始配种。母牛常年发情,发情季节多集中在7-11月份;发情周期18~36天,发情持续1~3天,妊娠期285~320天;自然交配,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每年可产一胎,一般三年两胎,终生产犊7~8头,个别达10头以上。犊牛初生重20~30kg,断奶重120~140kg,繁殖率40%~76%,成活率60~80%。

四、饲养管理

一般以放牧为主,与圈养结合。农闲时白天放牧[/],晚上圈养;农忙时白天使役,傍晚回国。放牧归圈后,晚上补饲稻草、麦秸等粗料或少量食盐;农忙时期,补饲少量玉米面、糠麸等。近年来,畜牧部门加大了草料青贮、秸秆氨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圈养时也补喂部分青贮和氨化饲料。

滇东南水牛性情温驯,易饲养、易管理,母牛一般很少难产。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滇东南水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制定保种和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未进行过生化或分子遗传测定,滇东南水牛长期未进行系统选育,近交、早配现象较普遍,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牛群整体质量下降、品种特征退化较为严重。

六、品种评价

滇东南水牛体态发育匀称,骨骼粗壮、结实,产肉性能良好,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抗病力和役用性能强,易饲养,是一种优良的役、肉兼用型水牛。有条件的地方应划定滇东南水牛的保护区,淘汰劣质公牛,不断提高滇东南水牛的优良性状。其他产区,可有计划地引入摩拉水牛、尼里一拉菲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培养和开发乳肉役兼用型水牛。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