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几种常见产科病的防治【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几种常见产科病的防治

杨宝辉(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足民乡畜牧站 136612)

在养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科疾病,产科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牛的繁殖功能和哺育后代的能力,并且会造成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进而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了解牛常见产科病的相关知识才能减少损失。

1 产后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指牛生产后12小时仍然没有自然排出胎衣。此病主要是由于牛缺乏营养或妊娠后期缺乏足够的运动造成的。若饲料里钙、硒等营养成分不足,胎儿发育过大,母牛生产时难产或其他生殖器官发病都可能导致胎衣不下的发生。

预防此病的方法主要是在母牛生产前一个月补喂鱼肝油,或是在生产后加喂“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为益母草、当归、川芎等)。如果生产时有兽医在场也可以实行人工剥离术,要注意剥离前术者应进行严格的手臂消毒,操作时要小心,剥离后向子宫内投入青霉素或土霉素等药物,防止感染[1]。

2 产后瘫痪

孕牛在生产后若站立不稳或无法自主站立被称为产后瘫痪。有些人认为产后血钙急剧降低会引起此病,还有人认为牛在生产时由于大脑皮层用力过大,消耗的氧气过多,导致大脑皮层缺氧进而造成产后瘫痪。

在治疗上主要有补钙和乳房送风两种方法。具体操作是在牛妊娠后期补喂低钙的饲料,生产后马上改低钙饲料为高钙饲料。牛生产后静脉注射氯化钙针剂或葡萄糖酸钙500毫升,并及时补充糖分,严重时使用乳房送风器给乳房送风[2]。

3 流产

流产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胎儿在母牛体内正常生长发育受到破坏,或者是由于母牛脾肾亏损,气血虚弱造成妊娠中断。病牛乳房突然肿大,阴唇肿胀,从乳头内可以挤出清亮的液体,在阴门内有粘液排出,因此要及时观察并检查母牛是否有产死胎、早产等情况。

在预防方面要加强对牛场和母牛的饲养管理,严格规范孕牛用药和防疫消毒制度。西医治疗方法是进行皮下注射黄体酮,每天一次,连续使用五天。如果胎儿已成干尸则可以连续注射3~5天前列腺素以促进死胎排出[3]。

中医治疗方案是给母牛用补肾气、调气血、安胎的药物。如灌服泰山磐石散,其主要成分为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4 难产

难产是指母牛分娩时间过长,很难甚至不能排出胎儿,此病在产科病中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造成牛难产的原因主要是母牛骨盆较为狭窄,胎儿过大或是胎位不正,以及平时给牛的饲料营养失调造成母牛体弱气虚而导致难产。难产的征兆是在预产期长时间无法排出胎儿,生产过程延长。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壁和腹壁的收缩时间过长,间隙较短,力量强,或者是子宫颈没有完全张开,胎儿没有完全进入产道。或者是母牛生产时有明显的不安,出现阵发性腹痛,出汗,母牛卧地不起等,胎儿过大,有的出现倒生,胎儿臀部先进入产道,还有的两个胎儿同时进入产道[4]。

牛的配种年龄不应该过早,合理饲养,供给牛含有充足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但是要注意不能让母牛过于肥胖,在妊娠末期要注意减少高蛋白质饲料的应用量,避免胎儿过大。停奶要及时,严格规范干奶的时间,母牛要进行适当的运动(www.613935.com)。在预产期过程中避免母牛受到惊吓,保持分娩环境安静。

西医治疗,若母牛在产道润滑时阵缩、无力,术者可以直接用手拉出胎儿,也可以使用催产素。对于产道过窄,胎儿过大或双胎难产的母牛在无法用手拉出的情况下要及时实施剖腹产。对于胎位不正出现难产的母牛要先对其胎儿进行矫正,然后再拉出,不能进行矫正的要及时进行截胎术。中药治疗,用丹参、穿山甲、滑石等配制催产剂给牛温水灌服。

5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也是牛常见产科病,此病会导致牛不孕。若牛在配种时环境不够清洁,助产时不注意卫生,导致微生物进入子宫,或接产时手把污物带入子宫,生产后胎衣残留都会引发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症状是从牛的阴道内排出少量分泌物或浓粘液,初期主要呈灰褐色,后逐渐发展为灰白色,并且分泌物由稀变稠,伴有腐臭味。牛体温开始升高,食欲和产奶量下降。有的病牛会出现拱背、尿频等症状。

在预防方面则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如生产的房间要提前清理干净并进行严格消毒,对将要进行生产的母牛要做好阴部周围的消毒工作。进行手术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且要遵守消毒原则。在分娩后要对子宫进行清洗和治疗,投放适当药物避免发病。

治疗时可采取西医治疗法,把一定量的土霉素粉溶于蒸馏水里,一次性注入子宫内,两天一次,直到分泌物呈清亮为止。对于病程较长的分泌物呈脓性的牛可以用碘、碘化钾、蒸馏水配制卢格式液,再加入蒸馏水然后一次性注入子宫内。对于体温较高,体质较弱的病牛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和补糖、补钙、补碱的药物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6 总结

在实际生产中牛群很容易出现上述各类疾病,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精心清理牛舍,合理饲喂。希望上述介绍的方法可降低牛产科病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连任.奶牛常见产科病的防治[J].农村养殖技术,2004,(08):2-3.

[2] 李连任.奶牛常见产科病的防治[J].畜禽业,2004,(03):22-23.

[3] 宋富华,王明娟.奶牛常见产科疾病的防治[J].动物保健,2006,(08):90-91.

[4] 汪焕新.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J]. 福建畜牧兽医,2007,(03):128-129.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