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综合症的病因与治疗【库百科农业网】
奶牛产后综合症的病因与治疗
侯彦波 (辽宁省朝阳县大庙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000)
奶牛产后综合症是兽医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复杂性综合症。若治疗不及时,影响奶牛的利用价值,导致奶牛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笔者近几年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1 病因
奶牛产后综合症的病因复杂,多发于高产和体质较弱的奶牛,常在产后1星期内发病。个别有产后1~3小时内即卧地不起而发病的病例,多属产后瘫痪。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本病多因母牛机体内环境发生急性代谢紊乱,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在妊娠期间奶牛营养比例失调,饲草、饲料单一,长期缺乏钙、磷、钾等微量元素,或长期缺少运动和光照,导致畜体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造成营养不良,体弱无力,肌肉酸痛,四肢麻痹而卧地不起。
母牛分娩,特别是难产时,多因胎儿过大或母牛体弱导致难产,造成骨盆周围肌肉、韧带及神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地损伤。分娩后奶牛虚弱,站立不起,或行走无力,滑倒、摔伤、闪伤,造成臀部、股部组织损伤,甚至骨折而瘫痪。酮血症或瘤胃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引起奶牛产后综合症的发生。
产后母牛卧地4~6小时,即可出现压迫性、淤血性坏死变化。所以,产后卧地不起的母牛极易发生本病。
2 临床症状
初期病牛意识、体温、瞳孔反射、反刍、排便均正常,继而食欲、饮水减少,呼吸加速,脉搏加快。重者卧地不起,强行起立时前肢负重,后肢无力。最严重者后肢张开,呈麻痹状,出现犬坐姿势或拖拽状态,腹肌松弛,尿液紫红色。病牛体温达37℃,皮肤多汗,浑身发抖。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钙、血鳞多低于正常值,血钾无明显规律。血液、尿液、乳液中酮体呈阳性。
3 治疗
当患畜尚能站立行走时,应在牛舍地面铺设较厚的垫草,防止奶牛滑倒、摔伤。对趴卧不起的患畜,如不能自行翻转,每天应人为帮助翻身4~6次,防止造成组织淤血和坏死。
药物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发现产后不安,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的奶牛时应立即治疗。奶牛在尚未趴卧时治疗效果最佳。此时静脉注射钙制剂可使病牛逐步恢复。初期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0~400毫升,维生素C 80~100毫克,6小时后仍不能站立者,再注射1次。若还不能站立,可考虑采用磷、钾类药物,此方法对低血磷、低血钾症引起的疾病疗效显著。若上述疗法无效,又无法查出病因,则怀疑有酮血症的可能,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素、胰岛素治疗,配合应用高糖和2~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500毫升。
奶牛骨盆周围的肌肉、韧带及神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时(www.613935.com),采用硫胺素200~300毫克,局部肌肉注射,并结合服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止痛补血类中药,效果较好。
奶牛病初表现出消化机能紊乱,机体酸中毒症状,可采用输液、助消化、兴奋前胃的药物增强体质。对于患有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的患牛,应采取对症疗法。
4 讨论
笔者多年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瘫痪的母牛,再次产犊后有复发的趋势。此病是威胁奶牛业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易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建立正确的治疗方案。
此病病因较复杂,以骨盆为中心的肌肉、关节韧带、神经损伤为多见,而后驱肌肉层较厚,神经和韧带处于深处,且患牛不能站立,给诊断增加难度。倘若奶牛四肢及骨盆骨折,也就失去了治疗意义,应考虑淘汰。
此病经1星期左右治疗无效时,多属于不能治愈范围,原因可能是治疗不对症。因为奶牛长期趴卧,导致部分肌肉组织发生萎缩、坏死、变性,也失去了继续治疗的意义。
早期静脉注射钙、磷、钾制剂无效时,应怀疑奶牛后驱以骨盆为中心的肌肉、筋腱韧带和神经受损。对于患牛,应进行输液,调节酸中毒,补充钙磷钾制剂,维护消化功能等综合治疗措施。
增加对奶牛的运动、光照,可促进奶牛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吸收。在饲料中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可有效预防奶牛营养缺乏。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