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乳房炎发生原因分析【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乳房炎发生原因分析

刘志勇

(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畜牧兽医站 162100)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首先奶的产量下降,如治疗不好,影响发情及配种,乳腺组织变性,失去泌乳功能,瞎奶头而遭淘汰,对养牛户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尽管养殖户在生产中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相当重视,并积极采取许多方法和措施,但奶牛发病数量还是较多,居高不下,对饲养户奶牛养殖的积极性以及奶牛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病牛产生的乳房炎奶及治疗奶也影响着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控制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调研,分析其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 环境卫生差

奶牛场内粪便长期不清理,堆积如山;牛舍及牛床粪便及尿清理不及时,长期不用水冲洗,粪尿污物横流满地,无处下脚;奶牛满身及整个乳房不经常刷洗,沾满厚厚的一层污物,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到处都有,奶牛长期处于这样的卫生环境中,大大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乳房的机会和程度,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2. 环境消毒不严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极其复杂,生长条件要求不高,环境中普遍存在。如果环境消毒不严格、不彻底,就会有大量的病原菌存活,并大量繁殖,增加了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机会。正常情况下,奶牛场门口设有消毒池,消毒池内的消毒药要定期更换,入门口有紫外线灯消毒,人员进出穿防护服;对牛运动场、牛舍、牛床、饮水槽、料槽等处要定期消毒,所用消毒剂要定期更换,交替使用,不给病原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在奶牛生产中往往很难做的这么细致,有的长时间应用一种消毒剂,使病原微生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有的长时间不更换消毒剂,使消毒剂失去药性,对病原微生物没有作用;有的很长时间消毒一次,或干脆不消毒等,都会使病原微生物滋生,有机会感染乳腺,引起乳房炎的发生[养殖网:www.613935.com/]。

3 饲料营养低

目前我国的奶牛生产主要以农户散养粗放的饲养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寒冷的北方,青绿饲料缺乏,饲料单一,营养不全,满足不了奶牛生理和产奶的营养需要,造成奶牛机体某些物质缺乏,营养不良,使奶牛抵抗力下降,乳腺抗病力减弱,容易被病原菌感染,发生乳房炎。

4 管理不当

乳房是奶牛直接的产奶器官,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及乳腺组织,尤其是泌乳初期的乳房,发育旺盛,反应敏感,乳腺的抗损伤能力较弱,乳房如果受到碰撞、挤压等,乳腺受到损伤,变性引起炎症。乳头干燥、刮伤、冻伤等引起的裂口、溃疡等组织破损,容易使病原菌侵入,引起乳腺感染。

5 挤奶操作不规范

不按照正确的挤奶操作程序进行,乳房及乳头消毒不彻底,在榨乳前对乳房及乳头清洗不净,消毒时间过短或根本不消毒;而在挤奶后对乳头不进行药浴;机器榨乳时,奶杯消毒不彻底,或挤奶设备低劣,或挤奶操作不科学,抽力过大或时间过长、空抽等,使乳房乳头受损,乳头皮肤皱裂、出血等,都会使病原菌传播或侵入乳房机会增多,增加了乳房炎发病率。人工挤乳时,挤乳工的手不清洁,擦洗乳房及乳头的毛巾更换不及时、不干净,一条毛巾多头奶牛用,造成病原微生物人为的传播,给环境性病原菌侵入乳头管口创造机会,从而易于引发乳房感染,

6 疾病继发

奶牛体内存在一些与乳房炎有关的疾病,继发乳房炎。如结核、布病、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均可成为乳房炎发生的诱因,一旦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就会引发乳房炎。有些体内产生的毒素,以及饲料、饮水或药物中的毒素,也可诱发乳房炎。

7 干奶期预防工作不到位

一是泌乳期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治疗不彻底,没有完全痊愈,进入干奶期后,没有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或治疗措施不当,留下隐患,当奶牛下一产后,乳房炎随即发作。二是奶牛进入干奶期时,预防干乳期间新感染的药物使用的不当,失去作用,或没使用新药物,使奶牛乳房在干乳期间受到新的感染。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