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瘤胃膨气的诊治【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牛瘤胃膨气的诊治

瘤胃臌气又称“气臌胀”,具原因是牛吃入容易发酵或霉烂变质的饲料,导致瘤胃迅速积聚大量气体,瘤胃过度膨胀,嗳气受阻,呼吸困难及黏膜发绀:笔者多年来治疗牛瘤胃臌气多例,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验证。

1 发病原因

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特别是通过冬季舍饲后,在春季第一次放牧或饲喂大量幼嫩多汁的新鲜豆科牧草,如豌豆藤、苜蓿、花生叶、三叶草等时最易发生。另外,食入腐败、变质的饲草,冰冻的马铃薯、萝卜、甘薯等从根类饲料,品质个良的青贮料,有毒植物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发生臌气。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病畜腹围逐渐或迅速增大,尤其以左侧腰旁窝突出明显为主要特征。触诊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发出鼓响音。听诊瘤胃蠕动音初期强,后期弱,最终完全消失。食欲、反刍完全废绝,站立不安,惊恐,出汗,脉搏加快,呼吸十分困难,口流白沫,眼球突出,黏膜发绀,体温一般正常。根据病畜临床症状表现,结合发病史,不难诊断。

3 治疗

以消胀、止酵、泻下为治疗原则。

3.1 消胀(排气减压) (1)轻度臌气:采取人工诱发嗳气法,即用一根小木棒涂上松节油(或食盐水)横衔于口中,两端用绳在角根上固定好,将牛牵到前高后低的斜坡上,然后不断按摩牛左肷部,使病牛排气。(2)严重的病牛:立即穿刺瘤胃放气,首先将术部和套管针消毒,手术部位选臌气最高点刺入,然后拔出针芯,气体自套管缓慢排出。放气小宜过快,否则大脑出现急刷贫血而迅速导敛休克。放气后,用注射器经套管注入或者内服止酵剂(如鱼石脂、福尔马林、克辽林等药物)。

3.2 止酵 (1)泡沫性臌气:用聚合甲基硅油剂20g,加常水500ml,1次灌服。病牛在40分钟后即可恢复采食、反刍。(2)非泡沫性臌气:选用硫酸钠500g,松节油60ml,鱼石脂15g,95%酒精50ml,加常水1500ml,1次内服。

3.3 促进瘤胃蠕动 可内服吐酒石4g(或番木鳖酊200ml),山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钠。

3.4 中药治疗 木香、陈皮、槟榔、枳壳各50g,茴香100g,萝卜籽200g,煎水温后加大蒜头(捣烂)200g,食醋200g,同调灌服。

3.5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舍饲或放牧不宜过多采食幼嫩多汁的豆科牧草,严禁投饲腐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品质不良的青贮饲料,春耕夏忙时节不要过度劳役。

4 典型病例

病例1:2002年4月18日中午,岑巩县大有乡异溪村大坪组夏某的1头黄牛因放牧田边吃了大量红三叶牧草,导致牛腹围迅速增大。症状:呼吸极度困难,后肢踢腹,呻吟,全身大汗,眼球突出,四肢张开,张口吐舌,口内流涎。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结合实地查访放牧区域,诊为牛急性瘤胃臌气。治疗:用聚合甲基硅油剂20g,加常水500ml,1次内服,再配服上述中药1剂。当日下午病牛采食、反刍恢复正常,臌气消失。

病例2:2003年5月22日下午,岑巩县思阳镇铜古田村代家坡组朱某因忙于农活事务,抽不出时间放牧,给牛投喂了许多幼嫩多汁的青草、甘薯藤而引发瘤胃臌气。症状:病牛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张口伸舌,黏膜发绀,腹围突出,体温36~37.5℃。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及主诉情况,诊断为牛瘤胃臌气。治疗:用硫酸钠500g,松节油30ml,鱼石脂15g,95%酒精50ml,加常水1500ml,1次内服,另加服上述中药1剂。23日上午病牛精神状态出现明显好转,采食、反刍恢复正常。

病例3:2006年2月16日上午,岑巩县思阳镇新安村庙沟组刘某饲养的1头黄牛饲喂甘薯、稻草(霉烂变质)后发病。主要临床症状:病牛腹部胀大,精神倦怠,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站立不安,惊恐,出汗,眼球突出,体温36~38℃。根据畜主反映的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牛瘤胃臌气。治疗:用松节油60ml,生菜油500ml,混合后1次灌服,另配服民间验方:蚯蚓250g,白糖300g,加常水1000ml,混合溶解后1次内服。17日上午追访,病牛痊愈。

5 小结

本病主要以排出胃内容物,制止瘤胃臌气利酸中毒为治则。加强护理,禁食1~2天,多给饮水,按摩瘤胃,适当运动。排出胃内气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措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