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最新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新技术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崭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的成分,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将有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香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研发出一种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特制的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而现在常用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
郑教授说:“即便是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香肠、肉丸等包装食品,我们也可以鉴定其成分是否确实如包装上的标签所述。我们的技术适用于各种方法处理过的肉类。”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猪/牛/羊/马/狗/猫/鼠7种动物的肉。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7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分。
新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郑教授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脱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用特制的试纸测试。试纸能够侦测出肉类成分,全因植入了郑教授研制的微细人造物质“探针”。针对每种肉类,郑教授及其团队量身定制出特定的“探针”,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脱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脱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猪肉汉堡、羊肉派、猪肉肠,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分。“这项快速鉴定工具有助于食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核实原材料来源,不论是一般消费者,或是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权益都可得到更好保障。”郑教授说。
这一技术的发明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将有利于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上一篇:生猪猝死症是近年来猪场多发的一种病症 下一篇:动物机体免疫力真的越高越好吗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