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差异的原因、测定和管理
简介
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猪的生长表现没有发挥出其基因的潜力。在商业设备下,猪的全程生长速度约为800 g/天。与此对比,在控制研究中,猪的平均生长速度超过了1000 g/天,最高可达到1500 g/天。除了潜在的和实际的生长速度的巨大差异之外,猪群中猪与猪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导致育肥后期相同日龄猪的活重(日龄重)差别巨大。面对日益精细的胴体重规范的市场,这种差异对养猪人来说个问题,特别是全进全出的猪场。当今在很多猪场都有这个制度。猪群中最轻的猪会推迟空栏时间而使成本增加。但是,猪群中这种体重的差异并不是完全没有优点,它展示了一个动物亚群区别化管理的可能,以使出栏和效率最大化。本文描述了Maschhoffs公司商业化全程管理的猪场中相同日龄猪群体重存在典型差异的现象。同时还探讨了在商业化条件下,导致日龄重差异的潜在原因和使差异最小化或者/和管理差异的可行方法。
在种群中生长速度和日龄重的差异描述
过去15年间,我们称量了商业化猪场成千上万头猪的出生到出栏重量,作为农场研究方案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以猪群中体重的差异为依据建立了充实的数据库,同时可以影响这种差异的一些因素也是依据。有趣的是,我们的数据显示日龄与体重之间存在一些一致的方面,可以用来预测商业化猪场发生了什么。首先,如图1所示,日龄与体重的分布频率大致与正态分布一致。图中是同一阉割猪群在断奶后第6周(平均重25 kg;重量方差为3.95 kg)和第20周(平均重110 kg;重量方差为10.67 kg)的两条分布。如果我们计算出猪群体重的平均数和方差,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来预测猪群所有猪的重量。通常这和一栏或一栋猪的平均重呈线性关系,但是活重的方差(SD)就难以预测。
图1 阉割猪群在断奶后第6周和第20周的活重分布
幸运的是,在猪生长过程中,猪群的日龄重以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如图2数据显示了全程平均活重增加时同一栏内变异系数(CV)的变化。图2的数据来源于15年前的研究,这是我们研究计划的前期部分,并且是公母混合饲养的栏舍。
图2 平均活重增加时猪群内活重CV的变化
线性回归方程给出了图2中数据的最佳组合:CV=17.5-(0.062 * 活重),(R2=0.77)。
最近还有些研究监控了40 kg到140 kg活重的阉猪和小母猪(分栏饲养)的平均重和同栏内活重CV的改变。这两个测量方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阉猪:CV=21.0-(0.083 * 活重),(R2=0.95);
小母猪:CV=18.7-(0.065 * 活重),(R2=0.96)。
图3 平均活重增长时猪群内活重CV的改变
从图2和图3的联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图3(-20%)的种群原始CV比图2 的(-17%)大得多。实际上,图3中的猪群断奶时CV远比20%大(数据没有显示)。有趣的是,图2中的2个猪群在断奶时的CV也是在20%左右。猪群之间原始CV不同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猪群断奶时日龄范围的差异有关。
2)除原始CV不同之外,两个样本上市体重(图2:110-120 kg;图3:130-140 kg)的最终CV是很相似的(-10%)
3)在大约40 kg活重时,阉猪的原始CV比小母猪的大(图3);但是,随体重增长,阉猪CV的下降程度比小母猪的大,这导致在生长的最后阶段,两种性别的猪的CV是相似的(-10%)(图3:140 kg)。需要进一步研究阉猪和小母猪之间是否有体重变化的先天不同。
根据数据,日龄重的差异是可以预测的:每增加活重10 kg,CV增长大约0.7%。这有个限制:推演关系的数据是从一个体系中得出的,在其它猪群,这种数据需要重新验证。
生长差异的原因、测定和管理[/page]库百科养殖网讯:简介
在规模化养猪条件下,猪的生长表现没有发挥出其基因的潜力。在商业设备下,猪的全程生长速度约为800 g/天。与此对比,在控制研究中,猪的平均生长速度超过了1000 g/天,最高可达到1500 g/天。除了潜在的和实际的生长速度的巨大差异之外,猪群中猪与猪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导致育肥后期相同日龄猪的活重(日龄重)差别巨大。面对日益精细的胴体重规范的市场,这种差异对养猪人来说个问题,特别是全进全出的猪场。当今在很多猪场都有这个制度。猪群中最轻的猪会推迟空栏时间而使成本增加。但是,猪群中这种体重的差异并不是完全没有优点,它展示了一个动物亚群区别化管理的可能,以使出栏和效率最大化。本文描述了Maschhoffs公司商业化全程管理的猪场中相同日龄猪群体重存在典型差异的现象。同时还探讨了在商业化条件下,导致日龄重差异的潜在原因和使差异最小化或者/和管理差异的可行方法。
在种群中生长速度和日龄重的差异描述
过去15年间,我们称量了商业化猪场成千上万头猪的出生到出栏重量,作为农场研究方案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以猪群中体重的差异为依据建立了充实的数据库,同时可以影响这种差异的一些因素也是依据。有趣的是,我们的数据显示日龄与体重之间存在一些一致的方面,可以用来预测商业化猪场发生了什么。首先,如图1所示,日龄与体重的分布频率大致与正态分布一致。图中是同一阉割猪群在断奶后第6周(平均重25 kg;重量方差为3.95 kg)和第20周(平均重110 kg;重量方差为10.67 kg)的两条分布。如果我们计算出猪群体重的平均数和方差,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来预测猪群所有猪的重量。通常这和一栏或一栋猪的平均重呈线性关系,但是活重的方差(SD)就难以预测。
图1 阉割猪群在断奶后第6周和第20周的活重分布
幸运的是,在猪生长过程中,猪群的日龄重以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如图2数据显示了全程平均活重增加时同一栏内变异系数(CV)的变化。图2的数据来源于15年前的研究,这是我们研究计划的前期部分,并且是公母混合饲养的栏舍。
图2 平均活重增加时猪群内活重CV的变化
线性回归方程给出了图2中数据的最佳组合:CV=17.5-(0.062 * 活重),(R2=0.77)。
最近还有些研究监控了40 kg到140 kg活重的阉猪和小母猪(分栏饲养)的平均重和同栏内活重CV的改变。这两个测量方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阉猪:CV=21.0-(0.083 * 活重),(R2=0.95);
小母猪:CV=18.7-(0.065 * 活重),(R2=0.96)。
图3 平均活重增长时猪群内活重CV的改变
从图2和图3的联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图3(-20%)的种群原始CV比图2 的(-17%)大得多。实际上,图3中的猪群断奶时CV远比20%大(数据没有显示)。有趣的是,图2中的2个猪群在断奶时的CV也是在20%左右。猪群之间原始CV不同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猪群断奶时日龄范围的差异有关。
2)除原始CV不同之外,两个样本上市体重(图2:110-120 kg;图3:130-140 kg)的最终CV是很相似的(-10%)
3)在大约40 kg活重时,阉猪的原始CV比小母猪的大(图3);但是,随体重增长,阉猪CV的下降程度比小母猪的大,这导致在生长的最后阶段,两种性别的猪的CV是相似的(-10%)(图3:140 kg)。需要进一步研究阉猪和小母猪之间是否有体重变化的先天不同。
根据数据,日龄重的差异是可以预测的:每增加活重10 kg,CV增长大约0.7%。这有个限制:推演关系的数据是从一个体系中得出的,在其它猪群,这种数据需要重新验证。
上述的讨论显然是以全部生长阶段的整个猪群为依据的。我们很少能搞明白个体猪的生长关系在差异中的权重分布。在生长开始时体重轻的猪,是不是在生长的最后阶段仍然是权重分布最小?Caleb Shull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是使用推演图3的猪群数据来评估个体猪之间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体重分级。令人惊讶的是,在种群不同生长时期的体重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对较低。例如,出生时的体重分级与断奶时、断奶后10周、断奶后22周的体重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57和0.50。同样的,断奶时的体重分级和断奶后10周和20周的体重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51。这些较低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猪群中大量猪的体重范围发生了相对较大的改变。为了印证是否如此,猪群按体重被分成4分位,评估在猪生长过程中这4分位之间的变动。虽然一些猪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在它最开始的那4分位之一,但是大多数猪在4分位之间变化。例如,在断奶后22周时,在出生时最轻的4分位的猪在4个体重4分位的分布分别为49%、24%、21%和5%(从最轻到最重)。换句话说,在出生时最轻的4分之一的猪,有26%到最后出栏时变到了最重的2个4分位。如期望中的,时间点越相近,在体重4分位之间变动的猪越少。在断奶后22周时,在断奶时最轻的4分位的猪在4个体重4分位的分布分别为53%、29%、14%和4%(从最轻到最重)。但是,仍然有18%的猪在断奶时仍是最轻的4分位,到栏舍时变成了最重的2个4分位。很明显,决定猪群中个体猪生长关系的条件是复杂的,我们对这个领域所知甚少。但是,这些数据的主要结论是生长早期的的活重不能用来预测后来的生长率。
引起猪群生长率和日龄重差异的因素
起初,任何考虑如何最小化同代猪日龄重差异的方法,都是为了确定所涉及的偶然因素。不幸的是,我们对所有差异的原因和对生长率的影响程度,以至于对一组猪的体重差异的理解是很不完全的。但是,如果他们包含的程度不一定,那么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一些相关要素的影响。不管是动物相关的因素还是猪生长环境相关的因素都需要考虑。
动物因素:影响猪群生长率的相关因素包括:
基因型:生长率的基因型差异由遗传特征和生长率杂交优势证明,遗传特征在0.2到0.3的范围,杂交优势通常正相关。在商品猪群中体重差异的比例显著的基本影响因素是猪之间的生长率的遗传差别。
性别:已经确定了性别在生长率上造成的差别。大多数商品猪场使用阉猪和母猪,但是,我们更有兴趣使用完整的公猪,而不是阉割的公猪。特别是有政策需要控制公猪感染比如免疫去势,来获得出口验收。混合饲养而不是单一性别饲养可明显导致生长率和日龄重的差异。
日龄:猪群中日龄范围越大,重量范围越大。猪群的日龄范围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实践。然而,商品育肥场有至少7天的日龄范围是不寻常的,这将导致这些猪群的体重差异。
妊娠长短:有证据表明,一窝短于平均妊娠时间的仔猪(因为自然早期分娩或者因使用外源激素早期诱导分娩),断奶前的生长率会降低,这可能导致动物群体在同期断奶时体重的差异。然而,妊娠长短对猪到出栏重的后续表现的影响尚未明确,值得研究。
出生重:出生体重对出栏时生长性能的影响,一直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猪在出生时和出栏时的体重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但不一定明显。毫无疑问,平均出生体重低的猪生长缓慢。不清楚的是,在出生重的范围内,这种关系是线性的还是稳定水平。伊利诺伊大学Beau Peterson博士进行的研究表明是后者,如图4所示。这些数据表明,低于1.5公斤左右的出生重和全程生长率呈线性关系;然而,超过这个重量,出生重对随后的生长率没有影响。但是,图4是在实验条件下对相对少量的猪进行的研究,还需要在商品群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明确出生体重和随后的生长性能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素:潜在的可能影响猪群相对生长率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营养:营养计划通过影响种猪群的相对增长率导致体重差异。在实践中,在生长过程的特定时期只喂一餐,这只能满足一小部分猪群的营养需求,大部分猪的营养是不足或是过度的。在任一情况下,猪的生长将低于其潜在水平,减缓的程度与养分供应是高于还是低于每头猪需求的程度成正比。
健康状况:在大多数情况下,猪生长低于其潜力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同一代的猪被健康问题影响的程度不同,这将增加组内增长率的差异,从而导致体重变化差异。
图4 从出生到145公斤体重的平均日增重对出生重的折线回归分析(彼得森,2008)
设施环境:猪接触设施内的环境由很多的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物理环境(栏舍设计,栏舍间距,喂料器的设计与空间)和社会环境(每栏饲养的头数,公母是否混合,猪转栏、混群的相互作用)。由于设备差异(比如气候等方面)和资源共享(比如饲养员和地面空间等),猪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环境,即使是在相同的商业生产系统里也是如此。如果可能的话,应为猪群中的每头猪提供一个最佳环境,但是这非常困难。猪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增长率。
最小化生长速度和重量的差异
很明显,为了减少猪群间的差异,需要解决上述的主要原因。在减小遗传变异方面(在商业上可行的方法是生产基因型不同的猪),生产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用于生产的种公猪数量。人工授精的使用可明显促进生殖技术的进步,减少每份输精剂量需要的精子数量。理论上,降低出生体窝重差异的基因选择,可减少断奶到出栏期的体重差异。然而,这种方法未得到证实,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遗传系对养猪业是否有帮助。因此,目前生产者没有什么降低出生体重差异或减弱其对随后生长速率的影响的办法。
按性别分为两个群,为每个性别群制定特别的营养方案进行独立管理,特别是在商业化的猪群,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体重差异,缩小日龄范围。在这方面,同期交配和同期分娩产仔技术是有帮助的。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准确评估猪的营养需求,根据生产阶段适当调整饮食量,可以减少过度或不足的营养供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群生长速度的差异。
确保给所有的猪提供相同或非常类似的环境,可以减少同一生产系统的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增长率和日龄重的差异。控制设施内猪的数目以及提供一个一致的饲养环境是减少生长速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维持猪群高水平的健康状况可以减少猪之间生长速度和猪群体重的差异。
很明显,对于生产者来说,减少商业猪群中的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实际和/或经济上的局限性。
此外,应该牢记的是,上面讨论的影响猪群增长率和体重差异的相关因素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估。本研究已就地面空间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进行了说明。虽然减少猪的饲养空间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但减少到一定程度将会减缓猪的平均增长率。然而,在商品场地面空间对猪群的体重差异没有影响。这样看来,对同一猪群的所有猪来说,地面空间小导致的增长率降低是比较相近的。
这个意外的发现强调,有必要依据在相关商品场条件下获得的研究结果来做出改变管理的决策。
生长速度和体重的管理差异
即使可以优化上述讨论的所有因素,猪群中仍然会存在大量的不可避免的生长率和日龄重的差异。因此,生产者处理这些差异的唯一可行的选择是管理,可能实现的主要方法讨论如下。
猪的分类:减少组内体重差异的一种方法是在生长早期将相似重量的猪分成一组,且差异减少会一直维持到出栏时。Wolter等人将108头约 30公斤重的猪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组:1)每组54头,各组平均重和体重差异相同,作为原始组(平均重量组);2)每组54头,一组轻、一组重。分类后,与平均重量组相比,一轻一重组减少了体重差异(表1)。然而,在研究的最后阶段,平均重在112 kg时,两组间在CV上的差异没有不同。研究期间,一轻一重组体重的CV增加了,平均体重组的反而减小了。根据这些结果以及其它类似研究的结果可知,生长初期将猪按体重分类不会减少猪群出栏重的差异。
表1 按体重分类对猪后期生长的影响(Wolter等,2002)
减少出栏猪体重差异的策略之一,可能是移除猪群中达到出栏目标重的体重最大的猪。这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达到出栏目标重的猪群比例,也增加了仍在栏中的猪的生长性能。我们在商业设施下,研究从栏中除去一定比例的猪对其余剩下猪的性能影响,得出了大量的结果,总结如表2。这些研究中的许多重要方面如移除猪的比例、移除猪的时间、移除后猪的性能测试等是有所不同的。然而,所有研究一致显示,除去后留在栏中的猪和原栏未动的猪在增长率和饲料利用率上都有很大的改善(表2)。随后的研究表明,当猪从栏中移除后生长性能增加,这是因为剩下的猪可以使用额外的空间。因此,通过移除猪来增加剩余猪生长性能的方法对饲养在地板空间不足而限制了生长的猪可能最合适,对有足够生长空间的猪不实用。
1 Response =移除猪的栏与完整的栏(没有移除猪)之间性能的百分比差异
提高肥育后期增长率:断奶到出栏期间,猪群的生长速率增加是否会导致个体猪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异降低,仍存在一些争议,因此出现了猪群日增重指标。不幸的是,研究还没有普遍集中在生长表现本身对猪群体重差异的影响。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我们的地板空间研究表明,由小的地面空间造成的低生长速度不会增加猪群体重差异。但是,基于这个非常有限的数据,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增长率和体重差异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生长期任何阶段猪生长速率的增加是否会直接降低差异,应该在空栏之前增加猪的头数以达到活体权重的目标。有证据表明,生长早期增长会导致生长后期放缓,在这个基础上,出栏后期强调提高生长率有好处。
幸运的是,我们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育肥后期生长率从而在目标体重内提高仔猪数和/或加快清空栏舍的过程。这些措施包括:
莱克多巴胺:育肥后期喂莱克多巴胺已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这已成为减少育肥阶段体重轻猪的数量的一个有用工具。
免疫去势:免疫去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与手术去势相比,允许生产商利用公猪所具有的生产优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公猪肉带异味的风险。此外,免疫去势可以大幅提高采食量和相关增长率的增加,只需注射2次该疫苗即可有效阉割公猪,还可能会有助于育肥后期的体重差异管理。
技术结合:以上讨论的那些管理体重差异的方法,可以在实践中互相结合。例如,猪免疫去势结合饲喂莱克多巴胺,可能大大提高猪阉割之后的生长性能,大大降低达到出栏重时体重较轻猪的比例。然而,只有有限的研究评估了饲喂莱克多巴胺免疫时给猪去势的最佳策略(例如,去势的频率和时间以及去势猪的比例)。
混合饲养: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时刻进行混合饲养可帮助管理猪群体重差异。例如,在育肥的最后阶段将栏里最轻的猪转移到另一栏可以加快空栏的过程。问题之一是,陌生的猪混合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Luis Ochoa将评估商业条件下猪混栏的影响作为他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他的几项研究表明,猪混栏对生长只有很小的短暂的影响,对长期的生长没有影响。然而,一项研究中有证据表明,猪混合两次后的生长性会比混合一次的有所下降;在另一项研究中,混合的效应依赖于猪的体重大小,较重的猪表现出消极反应,而较轻的和中等重量的猪没有任何反应。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猪混合后的生长反应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了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负面影响。
结论
在当代生长猪的猪群中,生长率和活重的差异具有潜在的优势,但也有相当的劣势,尤其是在全进全出制度的育肥后期管理猪的营销上。本文试图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并强调减少差异的方法。然而,即使在实施了减少猪群差异每一个实际步骤的情况下,仍然会有一个实质性的、还没有量化的、一定量的差异。幸运的是,有可用的生产工具,如饲喂莱克多巴胺和免疫去势,当猪达到出栏重时如何将猪从栏里调走的管理,这些可用于减少差异,并在栏舍清空之前增加达到目标重量猪的比例。然而,组内平均生长速率和组内体重差异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所有影响商业条件下猪生长的因素是怎么使得一群猪出现差异的。因为需要在商业猪场进行大规模的对照研究,并且涉及频繁的大量的动物称重,所以本研究是不容易进行的。商业猪场的猪是如何生长的,它们在怎样的环境下会影响生长率和生长差异,本研究未能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取得重大进展,除非有一个真实的系统,能够自动获得组中猪的体重并且不影响它们的行为或表现。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