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疾病技术落后?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5-08|点击次数:
想不通!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疾病技术落后?
疾病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猪群发病后母猪流产、仔猪死亡、肥猪日增重降低都会导致猪场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谈到预防疾病,多数养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猪群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药物。可养猪也需要与时俱进,现在防控疾病还停留在药物时代,那就落后了。生猪养殖过程中有腹泻类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繁殖障碍性疾病三大疾病,腹泻类疾病多见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多见于保育仔猪和育肥猪,而繁殖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养猪人通常都会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预防各种常见疾病:1)腹泻类疾病针对哺乳仔猪腹泻,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包括苦参止痢颗粒、白头翁散等中兽药,以及林可大观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另一种是在仔猪出生后肌注长效土霉素、头孢噻呋等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饲料厂会在饲料中加入氧化锌以及各种抗生素添加剂,以针对断奶仔猪腹泻。可近几年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监管越来越严,今年又对氧化锌的用量进行了限制,导致断奶仔猪腹泻卷土重来,养猪人不得不自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比如添加硫酸新霉素、硫酸粘杆菌素等。2)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引起仔猪咳嗽、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疾病的总称,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也包括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细菌性疾病以及支原体等其它疾病。针对呼吸道疾病养猪朋友多采用的是疫苗+药物的防控措施。常见病毒病以及支原体主要依靠疫苗进行预防,而细菌性疾病以敏感抗生素为主,比如副猪嗜血杆菌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就比较敏感,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比较敏感。3)繁殖障碍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指的是一些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的病毒性疾病,包括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等。针对该病主要以疫苗免疫为主,最近几年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蓝耳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一些养猪朋友也会通过在猪群饲料中加入替米考星、泰万菌素等进行蓝耳病的防控。从上面总结的目前我国常见疾病的防控方案中可以发现,没有哪一种疾病的防控可以离开药物,可以说很多养猪朋友已经进入了一个养猪怪圈,养猪离不开药物,离开了药物就不会养猪。可是反观国外发达国家,他们却很少使用药物,但无论是母猪的PSY、MSY,还是肥猪的成活率、日增重都比我们国家高很多。这就说明使用药物防控疾病虽然可以起到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最佳的方法,而国外防控疾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营养营养是母猪健康,肥猪生长速度的根本保障,只有给猪群提供营养搭配合理的饲料,才能充分发挥出猪群的最优生产成绩。同样的品种,在国外可以达到窝产15头以上,可引入我国却只能维持在12头、13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饲料营养搭配依然不合理,我国饲料配方依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间。饲料配方的改善需要饲料专家的努力,而作为养猪人能做的就是在保证饲料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如此才能保证母猪的排卵数、母猪的产仔数、母猪的母乳质量和数量,肥猪的成活率和日增重。二、加强通风兽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通风,保证空气质量”,可以说保证空气质量是预防猪场内呼吸道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猪群时刻呼吸新鲜空气,其呼吸道黏膜免疫屏障才不会破坏,空气中的病原含量才不足以达到治病浓度。猪场内有多种通风方式,但无论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都面临着通风和保温之间的矛盾,目前比较推荐的是垂直置换通风技术,通过从地下输入新鲜空气,空气被猪体表温度加热后上浮,带走空气中的粉尘以及有害气体,最终通过猪舍上部的出风口排出。三、保证温度不同阶段猪群体温有差别,比如哺乳仔猪的平均体温为39.3℃,中猪的平均体温为39℃,大猪的平均体温为38.8℃,哺乳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9.3℃,妊娠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8.7℃,公猪的平均体温最低为38.4℃。每个阶段猪群都有其最适温度,只有让猪群生活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猪群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成绩。夏季高温会导致猪群的热应激,母猪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导致奶水不足,仔猪腹泻,断奶后不发情等问题;而肥猪受到热应激采食量下降,日增重降低,出栏时间延长。冬季低温导致产房病毒性腹泻高发,保育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条件性疾病高发。四、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防控疾病的重中之重,道理很简单,当猪场内外没有细菌、病毒存在时,猪就不可能感染这些疾病。为什么美国人不需要给猪群免疫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因为他们已经净化了这些疾病,也就是说整个美国的国土没有这两种病毒,自然就没有免疫的必要。而生物安全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通过消毒防止外来病原大进入,降低本场病原的含量达到防病目的。猪场大门处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可以有效避免外来车辆及人员将病毒、细菌携带进入猪场内,而猪场内部每周的定期消毒,又可以有效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含量,当猪生活在这种相对洁净中的环境时就不容易发生疾病,也就达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使用药物预防疾病是以治病为主向预防为主的一个转变,但目前来看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已经达到了瓶颈,比如药物效果越来越差,药物导致猪群亚健康等问题频发,需要养猪朋友与时俱进学习新的防控理念和方法。
一、加强营养营养是母猪健康,肥猪生长速度的根本保障,只有给猪群提供营养搭配合理的饲料,才能充分发挥出猪群的最优生产成绩。同样的品种,在国外可以达到窝产15头以上,可引入我国却只能维持在12头、13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饲料营养搭配依然不合理,我国饲料配方依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间。饲料配方的改善需要饲料专家的努力,而作为养猪人能做的就是在保证饲料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如此才能保证母猪的排卵数、母猪的产仔数、母猪的母乳质量和数量,肥猪的成活率和日增重。二、加强通风兽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通风,保证空气质量”,可以说保证空气质量是预防猪场内呼吸道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猪群时刻呼吸新鲜空气,其呼吸道黏膜免疫屏障才不会破坏,空气中的病原含量才不足以达到治病浓度。猪场内有多种通风方式,但无论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都面临着通风和保温之间的矛盾,目前比较推荐的是垂直置换通风技术,通过从地下输入新鲜空气,空气被猪体表温度加热后上浮,带走空气中的粉尘以及有害气体,最终通过猪舍上部的出风口排出。三、保证温度不同阶段猪群体温有差别,比如哺乳仔猪的平均体温为39.3℃,中猪的平均体温为39℃,大猪的平均体温为38.8℃,哺乳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9.3℃,妊娠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8.7℃,公猪的平均体温最低为38.4℃。每个阶段猪群都有其最适温度,只有让猪群生活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猪群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成绩。夏季高温会导致猪群的热应激,母猪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导致奶水不足,仔猪腹泻,断奶后不发情等问题;而肥猪受到热应激采食量下降,日增重降低,出栏时间延长。冬季低温导致产房病毒性腹泻高发,保育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条件性疾病高发。四、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防控疾病的重中之重,道理很简单,当猪场内外没有细菌、病毒存在时,猪就不可能感染这些疾病。为什么美国人不需要给猪群免疫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因为他们已经净化了这些疾病,也就是说整个美国的国土没有这两种病毒,自然就没有免疫的必要。而生物安全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通过消毒防止外来病原大进入,降低本场病原的含量达到防病目的。猪场大门处进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可以有效避免外来车辆及人员将病毒、细菌携带进入猪场内,而猪场内部每周的定期消毒,又可以有效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含量,当猪生活在这种相对洁净中的环境时就不容易发生疾病,也就达到了预防疾病的目的。使用药物预防疾病是以治病为主向预防为主的一个转变,但目前来看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已经达到了瓶颈,比如药物效果越来越差,药物导致猪群亚健康等问题频发,需要养猪朋友与时俱进学习新的防控理念和方法。
上一篇:公猪生殖器官及其机能 下一篇:如何做好后备母猪的发情与配种工作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