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冬季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四个措施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5-08|点击次数:
冬季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四个措施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虽然仔猪死亡的原因很多,但生产上主要的原因为“冻”、“压”、“饿”、“病”,针对病因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防冻措施 温度对仔猪很重要

仔猪出生适宜温度是33~34℃,1周龄为28~30℃,4周龄为22~24℃。如果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

防冻的措施有:

1 北方冬季十分寒冷,应避开在最冷的季节产仔;把产仔季节安排在春季的2~3月份,秋季的8~9月份为好。

2 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在冬季应设专门的产房,使圈内温度达10℃以上。

3 产仔时迅速擦干出生仔猪全身黏液,是防冻的重要措施。

4 圈内防贼风和防潮也是防冻的重要措施。

二、防压措施

一般那些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防压措施:

a 提高产房温度,平整地面,垫草不要过长、过厚。

b 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母猪多是在吃食或排便后,回圈躺下时压死仔猪的,因此,在母猪产后3~5天内应派专人值班,一旦发现压住仔猪,立即救出。

c 圈栏内设护仔间,即在母猪经常躺卧的地方设一个仔猪可以自由出入的小间,内放垫草,训练仔猪自动出来吃奶,自动回去睡觉。

d 圈内设护仔栏,在母猪床靠墙的地方用直径40毫米的铁管,离墙与地面各25厘米的距离埋上护仔栏,可防母猪躺下时,将仔猪挤死或压死。

三、防饿措施

仔猪出生后,让其尽可能的早吃上初乳非常重要。

1)固定乳头,仔猪一出生就有固定奶头吃奶的习惯,一经固定,一直到断奶都不更换。把发育较差的仔猪固定在前面1~2对出奶较多的奶头上吃奶,把发育较好的仔猪放在中部、后部。

2)提升母猪泌乳能力。

四、 防病措施

由于卫生、消毒、防疫等措施不力,加之观察不细,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疾病是仔猪死亡成败的关键,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贫血、下痢、僵猪、白肌病等。防病措施简述如下:

4.1 在母猪奶水充足的情况下,仔猪发病率下降40%以上。

4.2 针对下痢,因引起下痢的原因很多,无论是黄痢、白痢、还是红痢,不能单纯依赖于打针和灌药,应采取综合措施:①产仔前必须彻底消毒产房,整个哺乳期要干燥、温暖;②母猪饲料要全价,特别适宜多汁饲料,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并保持稳定;③为仔猪配制全价饲料,一定要添加维生素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

4.3 针对僵猪产生的原因,把它分为胎僵、奶僵、病僵、食僵等,应加强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加强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增加泌乳量,保证充足的哺乳;及时防病治病,驱虫,特殊护理小仔猪,饲喂优质蛋白质饲料,以补充营养。

4.4 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是一个多方面复杂的问题,既有杂交、保胎、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体况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加强责任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标签: 家畜养殖

上一篇:妙用冬雪 巧养猪    下一篇:能量饲料――米糠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