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有三种病,99%的猪场都发生过!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5-02|点击次数:
夏季有三种病,99%的猪场都发生过!
夏季虽然不是秋季那样的疾病高发季节,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疾病较平稳,随着气温升高猪会出现一些皮肤病,但是有三种疾病在夏季的出现频率尤其高,再加上高温的影响危害也不容小觑。
一、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猪体极度虚弱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夏季高温季节多发。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容易爆发此病。该病传播途径非常多,最重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蝇蚊、疥螨)叮咬传播。
1、全身尤其是耳根后出现大量针状出血点,出血点比较小,呈现弥漫性,从毛孔渗出(这一点很典型);从远处看全身通红;看猪的腹部,可见铁绣色出血点;
2、慢性发病过程较长,粪便干燥、尿黄,眼睛分泌物成红色泪斑样,体温忽高忽低,逐渐消瘦,皮肤先发红,再发白(贫血造成),最后开始出现黄疸;猪群消瘦,生长迟缓;
3、在解剖时,血液稀薄,伤口止血慢;肾脏、脾脏肿大,脾脏表面有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弥漫性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4、全身黄疸,慢性病例皮下黄染,解剖内脏有黄染。
5、总结: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呈稽留热(打针就吃食,不打针就继续发热)。针状出血点;发病早期皮肤发红,后期苍白(贫血造成),最后发黄,出现黄疸,消瘦,尿液从黄色最后变为酱油色(溶血造成)。
综合防治:前期综合预防为主
1、先解决根源:消灭蚊子和蝇子
这2个是传播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媒介;在猪舍里使用灭蚊灯,并且使用窗纱,尽可能的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因为蚊虫叮咬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夏季做好灭蚊、灭蝇工作至关重要;
2、提高猪群抵抗力,建立猪群非特异性免疫
夏季可以定期给猪群添加一些VC和电解多维;
3、10%盐酸多西环素
定期药物保健,首选药物就是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是猪场最常用抗血虫药,针对附红细胞体的抗菌效果比其他四环素类强10倍;该病重在预防,在夏秋多发季节,使用多西环素连续添加一周,可有效预防猪场附红细胞体病。
4、防止交叉感染
在打疫苗和打针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更换针头,污染针头是传播该病的主要途径。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兽医器械的消毒,夏季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
5、发病后,可使用长效土霉素,血虫净(早期效果好)、磺胺进行肌肉注射。
二、伪狂犬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瘆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宿主范围广,有高度的细胞致病性,复制周期短,且常在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猪,但也可以感染牛、羊、狗、猫、养殖狐狸、老鼠和野鼠。在牛、绵羊和山羊,伪狂犬病病毒导致机体以瘙痒和脑炎为特征的致死性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取决于猪的年龄,仔猪和青年猪危险性最高。猪群的饲养密度、饲养数量、育肥猪的比例、母猪的更换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易感性。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鼻与鼻的接触而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合适的环境下,病毒可以气雾的形式传播。伪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性不太强,感染率在10%?90%,决定于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率。同一围栏内的感染性很高,但围栏之间的感染性比较低。
防治措施
⑴种猪引进时的检疫:确保没有野毒的感染;
⑵消灭啮齿动物:因为它是本病毒的携带者;
⑶减少使用易导致猪免疫力下降的药物: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⑷减少应激、营养全面;
⑸加强免疫,加强平时消毒工作。
三、黄曲霉菌中毒
临床表现:一般育肥猪通常在采食霉变饲料5~10天出现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全身乏力、喜卧、频繁饮水、消瘦、生长迟缓、被毛粗乱、皮肤颜色暗淡无光泽、尿黄、育肥母猪外阴部明显红肿,秋冬季节发病的育肥猪多伴有顽固性咳嗽。最后衰竭死亡或因肺部组织大面积坏死死亡。母猪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经常表现为乏情、屡配不孕和产死胎。
预防措施
严禁饲喂严重霉变的饲料或未经处理的轻度霉变饲料:每次饲喂后食槽内剩余的饲料应立即清理干净: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或大蒜素:如饲料出现轻度霉变,应充分晾晒、通风后再进行饲喂。霉菌主要是在破碎的玉米粒或杂质上,有条件过筛最好,把杂质筛除。
一、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猪体极度虚弱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夏季高温季节多发。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容易爆发此病。该病传播途径非常多,最重要是通过吸血昆虫(蝇蚊、疥螨)叮咬传播。
1、全身尤其是耳根后出现大量针状出血点,出血点比较小,呈现弥漫性,从毛孔渗出(这一点很典型);从远处看全身通红;看猪的腹部,可见铁绣色出血点;
2、慢性发病过程较长,粪便干燥、尿黄,眼睛分泌物成红色泪斑样,体温忽高忽低,逐渐消瘦,皮肤先发红,再发白(贫血造成),最后开始出现黄疸;猪群消瘦,生长迟缓;
3、在解剖时,血液稀薄,伤口止血慢;肾脏、脾脏肿大,脾脏表面有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弥漫性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4、全身黄疸,慢性病例皮下黄染,解剖内脏有黄染。
5、总结:该病的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呈稽留热(打针就吃食,不打针就继续发热)。针状出血点;发病早期皮肤发红,后期苍白(贫血造成),最后发黄,出现黄疸,消瘦,尿液从黄色最后变为酱油色(溶血造成)。
综合防治:前期综合预防为主
1、先解决根源:消灭蚊子和蝇子
这2个是传播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媒介;在猪舍里使用灭蚊灯,并且使用窗纱,尽可能的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因为蚊虫叮咬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夏季做好灭蚊、灭蝇工作至关重要;
2、提高猪群抵抗力,建立猪群非特异性免疫
夏季可以定期给猪群添加一些VC和电解多维;
3、10%盐酸多西环素
定期药物保健,首选药物就是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是猪场最常用抗血虫药,针对附红细胞体的抗菌效果比其他四环素类强10倍;该病重在预防,在夏秋多发季节,使用多西环素连续添加一周,可有效预防猪场附红细胞体病。
4、防止交叉感染
在打疫苗和打针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更换针头,污染针头是传播该病的主要途径。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兽医器械的消毒,夏季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
5、发病后,可使用长效土霉素,血虫净(早期效果好)、磺胺进行肌肉注射。
二、伪狂犬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瘆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宿主范围广,有高度的细胞致病性,复制周期短,且常在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猪,但也可以感染牛、羊、狗、猫、养殖狐狸、老鼠和野鼠。在牛、绵羊和山羊,伪狂犬病病毒导致机体以瘙痒和脑炎为特征的致死性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取决于猪的年龄,仔猪和青年猪危险性最高。猪群的饲养密度、饲养数量、育肥猪的比例、母猪的更换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易感性。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鼻与鼻的接触而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合适的环境下,病毒可以气雾的形式传播。伪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性不太强,感染率在10%?90%,决定于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率。同一围栏内的感染性很高,但围栏之间的感染性比较低。
防治措施
⑴种猪引进时的检疫:确保没有野毒的感染;
⑵消灭啮齿动物:因为它是本病毒的携带者;
⑶减少使用易导致猪免疫力下降的药物: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⑷减少应激、营养全面;
⑸加强免疫,加强平时消毒工作。
三、黄曲霉菌中毒
临床表现:一般育肥猪通常在采食霉变饲料5~10天出现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全身乏力、喜卧、频繁饮水、消瘦、生长迟缓、被毛粗乱、皮肤颜色暗淡无光泽、尿黄、育肥母猪外阴部明显红肿,秋冬季节发病的育肥猪多伴有顽固性咳嗽。最后衰竭死亡或因肺部组织大面积坏死死亡。母猪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经常表现为乏情、屡配不孕和产死胎。
预防措施
严禁饲喂严重霉变的饲料或未经处理的轻度霉变饲料:每次饲喂后食槽内剩余的饲料应立即清理干净: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或大蒜素:如饲料出现轻度霉变,应充分晾晒、通风后再进行饲喂。霉菌主要是在破碎的玉米粒或杂质上,有条件过筛最好,把杂质筛除。
上一篇:浅谈如何精确成本核算,杜绝猪场中的“两大浪费” 下一篇:购进猪只的检疫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