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分析
病原为立克次氏体
常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骨髓或周围血液中,呈潜伏状态,一旦不利因素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便会由隐性繁殖转为迅速增殖,破坏红细胞的功能,改变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膜凹陷,易于溶解和破裂,使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量降低,导致血氧亏耗。使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而引起猪体温升高,全身皮肤出现暗红或兰紫色,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衰竭等症状。
猪附红体病持续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
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胎盘经垂直途径传播。临床实践证明,隐性感染的母猪通过胎盘,脐带供血造成仔猪在母体内已经感染。可导致出生仔猪皮肤及黏膜苍白,精神萎顿,吮乳力低,活力差,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人为因素
在防治过程中,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或因断尾,打耳号,阉割,人工授精等都可以引起水平性传播。
媒介昆虫的传播
春末夏初,随天气变暖,蚊蝇大量孳生,叮咬猪体。以及猪体外寄生虫螨,虱,蜱等都能推动本病的传播与流行。
猪附红细胞体具有潜藏性,暂缓不发病和破坏性。
在寒冷冬季,猪附红细胞体会隐藏于骨髓中进行隐性繁殖,并破坏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到来年天气变暖时,时机一旦成熟常与多种病原体协同作战,侵害动物机体。目前临床上很难遇到单纯性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病例。隐性感染的猪体常表现一种亚健康状态。母猪会出现不发情或久配不孕,分娩期延长。育肥猪出现消化不良,营养性下痢,皮肤黄染或苍白持续增重差,生长期延长。被毛粗乱无光泽,进行性消瘦,重者可成僵猪。
附红细胞体可引起免疫抑制
猪群隐性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猪体质长期呈现亚健康状态,故引起T、B淋巴细胞生成数量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下降,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因子调节能力降低,疫苗接种后,引起免疫耐受,最终出现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免疫失败,免疫不全。
上一篇:母猪产后如何进行护理? 下一篇:后备母猪的腹线保护的好处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