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曼那角猪病毒的病原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29|点击次数:
曼那角猪病毒的病原 曼那角猪病毒的病原[/page] 曼那角病毒病是由曼那角病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并是一种伴有明显骨骼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恶化的人兽共患病毒病。人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猪以繁殖障碍为主。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此病原为一种新病毒,称为曼那角病毒( Menangle virus ),分属于副黏病毒科。是目前新发现未被分类的副黏病毒科的新成员之一。PhilbeyA.W.等于1997年首次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商品化猪场的脑组织、脊髓和骨骼异常的新生仔猪体内分离得到曼那角病毒,它在形态学上与副黏病毒科的成员类似,Philbey等(1998)通过超微结构发现曼那角病毒为副黏病毒亚科成员。但曼那角病毒在免疫学上与副黏病毒亚科的3个属(即腮腺炎病毒属、麻疹病毒属和呼吸道病毒属)中已知的副黏病毒抗血清不发生又叉反应。

曼那角猪病毒的病原[/page] 曼那角病毒病是由曼那角病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并是一种伴有明显骨骼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恶化的人兽共患病毒病。人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猪以繁殖障碍为主。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此病原为一种新病毒,称为曼那角病毒( Menangle virus ),分属于副黏病毒科。是目前新发现未被分类的副黏病毒科的新成员之一。PhilbeyA.W.等于1997年首次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商品化猪场的脑组织、脊髓和骨骼异常的新生仔猪体内分离得到曼那角病毒,它在形态学上与副黏病毒科的成员类似,Philbey等(1998)通过超微结构发现曼那角病毒为副黏病毒亚科成员。但曼那角病毒在免疫学上与副黏病毒亚科的3个属(即腮腺炎病毒属、麻疹病毒属和呼吸道病毒属)中已知的副黏病毒抗血清不发生又叉反应。

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多态形,大小为30-100nm,内含“人”字形或点状的核胞体,直径分别为4~19nm或0.4-5.8nm,周围有单一边缘的包裹,表面凸起长为4-17nm。曼那角病毒有广泛的宿主细胞感染类型,可于多种动物的细胞培养中生长,包括猪和人的细胞,曼那角病毒感染BHK21细胞可以致细胞病变(CPE),使细胞空泡化和细胞内形成包涵体。曼那角病毒对儿种动物红细胞无血细胞吸附和血凝活性,这与猪蓝眼病副黏病毒( BEDV)不同。

曼那角病毒的来源尚不清楚,推测曼那角病毒传播方式与Hendra病毒、Nipah病毒和Tioman病毒相似,可能来源于Ptero-pus属的果蝙蝠。Adrian等

( 1998)采集了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125份果蝙蝠血清,病毒中和试验表明,抗体阳性率为36%,抗体滴度为4192-8192,其中,灰头果蝙蝠、黑果蝙蝠、有眼睛状斑纹果蝙蝠和小的红果蝙蝠阳性率分别~J32.9 % ( 26/79) 40% ( 4/10) , 55% (11/20)和0% ( 0/15),受感染猪场附近的其他物种包括啮齿动物、绵羊、猫和狗的血清检测结果为阴性,未发现其他可疑的传播来源。所有证据表明,果蝙蝠可能是曼那角病毒感染的储藏宿主,成为猪场曼那角病毒感染的最初来源: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