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养猪系统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27|点击次数: 81
养猪系统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前面的内容,著者在阐述养猪技术与技术管理问题时没有将这些问题或技术分割来看,或者只是看成某阶段的问题,而是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去阐明。例如在怎样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这一问题上,有的推出酸制剂,将原由归结于母猪胃酸分泌不足;有的推出中药开胃剂,如山楂、麦芽、神曲等,将原由归结于分娩应激引起食欲抑制;有的认为这是妊娠期间,特别是妇娠早中期喂料超量所致(但妊娠期控料合理的母猪,分娩后仍然达不到应有的采食量);有的认为是饲料适口性差,然在这方面做尽文章仍不尽如人意;有的认为是热应激所致,安装降温设备后,采食量有提高,但仍然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何以如此,皆缘于没有从系统控制上考虑问题。著者认为首先要考虑基因特点。现代基因型种猪因定向选育而导致胃的发育较差,容积变小;加上配合饲料体积小,还要在某些阶段限料,胃内压力感受器的饱感阈值更低;限位饲养缺乏运动更助长这趋势;分娩后应激,高温等环境因素,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


欲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白采食量是低遗传力基因支配,但是可以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不能解决品种的前提下,做好胃肠容工作是根本,结合废除限位栏,限料要结合容,避免热应激等条件因素是完全可以达到目的的。

再如诸病问题,大家都聚焦在发病的阶段,少有人考虑发病前一个阶段或几个阶段有没有问题,它与本阶段的发病有何关联。特别是当种猪是贮毒库、贮菌库,猪场内源性感染成为主要流行方式时,还捧着疫病是从外界传入的“生物安全”的圣旨不放时。

猪场谈何宁日?当人们只看到发病时的病猪,没有看到它在胚胎时就患上“底色病”,又何谈疫病防制?

著者的生产实践与临床实践都证实了唯有应用系统控制的理论指导养猪才能做到科学养猪,快乐养猪。所以在第二章简要提及“用系统进化论指导养猪实践”观点是为了提醒读者在阅读时要注意这条红线,应当深人了解系统控制论的基本知识,以便更自觉应运到养猪生产中。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