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不必断除尾巴?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25|点击次数:
猪咬尾,不必断除尾巴?
全球 - 2016年国际猪兽医学会(IPVS)上展示的一项研究对于如何预防猪的咬尾又提出了新的启示,同时还能避免断尾相关的健康与福利问题。群养猪当中几乎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咬尾。出于某些尚未完全明了的原因,某头或若干头动物会把自己正常的探索行为转向栏友的身上,反复地咬它们的尾巴或其它身体部位,造成伤害和疼痛,并且给被咬者造成感染风险。咬尾一旦开始就很难阻止,即便在管理条件最佳的猪场也是如此。断尾是在1周龄左右在根部将仔猪的尾巴去除,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常用措施,因为变短之后的尾巴对任何潜在的咬尾者的吸引力会小得多。尽管总的来说断尾措施是有效的,但它却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而在欧盟,它的例行实施是禁止的。针对农场动物制定的动物福利“五项自由”当中包括免受痛苦和伤害的自由。如果无需断尾就能预防咬尾的话,那么大家都将受益,包括猪、养猪生产者、兽医和屠宰场。一、一个广泛的问题会议上展示的一项来自爱尔兰的研究证实,咬尾在猪场当中倾向于是一个散发的问题,影响大约2%的生猪。在为期2年的研究当中,大约15%的猪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咬尾问题的影响。夏季和秋季的流行率倾向更高,说明较暖的天气当中咬尾更容易发生。被咬尾的生猪所占比例会随日龄升高而提高。爱尔兰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尾部损伤的流行率随日龄增长而提高,断奶猪为5.4%,生长猪增至6.2%,肥育猪增至11.0%。德国也观察到类似趋势,在那里,有迹象显示,某些不实施断尾的猪场的很多仔猪在断奶前就出现了咬尾问题。断奶阶段末尾,6.3%的猪会有一些小型损伤,20%尾部都被咬过。在15家接受研究的猪场当中,只有两家生长阶段结束时没有任何生猪出现任何尾部损伤。断尾在芬兰从2003年开始就被禁止了。平均发生率2.3%,最近的普查显示,大部分芬兰养猪生产者并不把咬尾当作重要问题。二、原因与相关
IPVS上的展示证实了,无数的因素都和猪的咬尾有关。这种行为可能始于猪的生命中很早的阶段,根据一项爱尔兰研究。研究者报导,母猪日龄会影响尾部损伤的发生率,来自较高日龄母猪(第6胎或更高)的仔猪后面生活当中出现尾部损伤的可能性是来自头胎母猪的仔猪的两倍。中间各胎次母猪的仔猪之间在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出生体重较大也会造成后面生活中尾部出现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对爱尔兰屠宰场数据的分析显示,在咬尾和呼吸道疾病之间存在相关。咬尾损伤发生率高的猪群肺部不合格的比例也会较高,说明咬尾可能与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较差有关系。然而,个体的患猪与健康的栏友相比发生尾部损伤的可能性并不更高或更低。斯堪迪纳维亚的研究者在对自动喂料器活动进行监控之后注意到,咬尾暴发2至10周之前出现了饲料采食量的下降,咬尾暴发大约9周前还出现了生长受阻的情况,说明在饲喂与不良行为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德国对非断尾猪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饲料或饮水供应的任何中断都可能会引发咬尾,而另一组德国研究者则观察到,有一次咬尾暴发可能是由通风系统的故障触发的,这起故障造成舍温升高了11°C,还造成了舍内氨气浓度的升高。三、预防的方法据建议,提供丰容材料可降低猪咬尾的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这些材料必须是复杂的、可更换的和可破坏的,而金属链和坚硬的塑料管之类的物件不适合用作猪的唯一丰容材料。德国在两项试验中评估了移动式稻草觅食塔对尾部损伤的有益影响。在非断尾猪当中,能够够到迷失塔中稻草的生猪当中出现尾部损伤的比例为25%,相比之下,和空觅食塔在一起的生猪的损伤比例为80%,尽管两组之间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似。在另一项试验中,咬尾的发生率特别低,因此研究者无法就塔的效果得出任何结论。要想吸引猪的注意让它们不去咬尾,频繁更换或更新丰容材料比提供丰容材料的量更重要,德国养猪生产者报导。四、治疗咬尾咬尾一旦开始就很难治疗。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把咬尾者和/或受害者从栏位转走,但在同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报导,他们需要花额外的时间来观察猪的咬尾迹象才能转走咬尾者并对受伤个体进行治疗。提供足够的料位空间是预防咬尾的关键,据芬兰养猪生产者说。他们还提到,健康、优质的断奶仔猪,以及猪舍中无贼风,都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育种公司可能能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托佩克诺斯威一直都在根据猪的“社群遗传”特征进行选育,选用攻击和咬尾等不良性状发生率低的种猪来进行繁殖。他们发现第一代后代肥育阶段的的攻击性会比较弱,而未发现任何不良后果,例如性能的下降。
IPVS上的展示证实了,无数的因素都和猪的咬尾有关。这种行为可能始于猪的生命中很早的阶段,根据一项爱尔兰研究。研究者报导,母猪日龄会影响尾部损伤的发生率,来自较高日龄母猪(第6胎或更高)的仔猪后面生活当中出现尾部损伤的可能性是来自头胎母猪的仔猪的两倍。中间各胎次母猪的仔猪之间在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出生体重较大也会造成后面生活中尾部出现损伤的可能性增加。对爱尔兰屠宰场数据的分析显示,在咬尾和呼吸道疾病之间存在相关。咬尾损伤发生率高的猪群肺部不合格的比例也会较高,说明咬尾可能与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较差有关系。然而,个体的患猪与健康的栏友相比发生尾部损伤的可能性并不更高或更低。斯堪迪纳维亚的研究者在对自动喂料器活动进行监控之后注意到,咬尾暴发2至10周之前出现了饲料采食量的下降,咬尾暴发大约9周前还出现了生长受阻的情况,说明在饲喂与不良行为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德国对非断尾猪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饲料或饮水供应的任何中断都可能会引发咬尾,而另一组德国研究者则观察到,有一次咬尾暴发可能是由通风系统的故障触发的,这起故障造成舍温升高了11°C,还造成了舍内氨气浓度的升高。三、预防的方法据建议,提供丰容材料可降低猪咬尾的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这些材料必须是复杂的、可更换的和可破坏的,而金属链和坚硬的塑料管之类的物件不适合用作猪的唯一丰容材料。德国在两项试验中评估了移动式稻草觅食塔对尾部损伤的有益影响。在非断尾猪当中,能够够到迷失塔中稻草的生猪当中出现尾部损伤的比例为25%,相比之下,和空觅食塔在一起的生猪的损伤比例为80%,尽管两组之间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似。在另一项试验中,咬尾的发生率特别低,因此研究者无法就塔的效果得出任何结论。要想吸引猪的注意让它们不去咬尾,频繁更换或更新丰容材料比提供丰容材料的量更重要,德国养猪生产者报导。四、治疗咬尾咬尾一旦开始就很难治疗。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把咬尾者和/或受害者从栏位转走,但在同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报导,他们需要花额外的时间来观察猪的咬尾迹象才能转走咬尾者并对受伤个体进行治疗。提供足够的料位空间是预防咬尾的关键,据芬兰养猪生产者说。他们还提到,健康、优质的断奶仔猪,以及猪舍中无贼风,都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育种公司可能能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托佩克诺斯威一直都在根据猪的“社群遗传”特征进行选育,选用攻击和咬尾等不良性状发生率低的种猪来进行繁殖。他们发现第一代后代肥育阶段的的攻击性会比较弱,而未发现任何不良后果,例如性能的下降。
上一篇:夏季猪场蚊虫多怎么办? 下一篇:甜菜碱的营养功能及应用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