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母猪无乳综合征预防与治疗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24|点击次数:
母猪无乳综合征预防与治疗   母猪无乳综合征,是母猪产后的常见病之一。主要见于初产及老龄母猪。其特征主要是母猪产后1到3天,泌乳逐渐减少,厌食,精神萎靡,不愿让仔猪吮乳。

  (一)病因:

  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应激因素、饲养管理不当、内分泌失调、传染性因素影响等。

  (1)应激因素:许多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如周围环境噪音太大、转群时粗暴驱赶母猪等;

  (2)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种单一或营养不足,产后缺乏精料及青绿饲料,产房拥挤、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等;

  (3) 内分泌失调: 后备母猪早配或早产,体质瘦弱,乳腺发育不良,从而内分泌失调造成促乳素等激素分泌量不足;

  (4)传染性因素:如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会引起乳房炎,全身性疾病如兰耳病、子宫炎等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5)其他因素:运动不足,难产、延长分娩时间等都有可能引起。

  (二)症状:

  母猪在开始分娩至分娩结束这段时间还有奶,在产后12-48小时左右泌乳量减少或完全无乳,乳房及乳头缩小而干瘪,乳房松驰或肥厚肿胀,但挤不出乳汁。整体症状是病猪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39.5-41.5℃,鼻盘干燥,不愿站立,喜伏卧,对仔猪感情冷漠,对仔猪尖叫的吮乳要求没有反应。而小猪因饥饿缺乏营养,逐渐消瘦,有的被饿死,有的无力睡在母猪周围被踩死或压死,个别幸运的小猪则大多生长迟缓,体质虚弱,常形成僵猪。

  (三)预防:

  (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怀孕期间及产前产后,要加强青绿多汁饲料及补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大中型猪场可设妊娠期的专用料。

  (2)让母猪多运动,同时排除猪场内外的应激源: 把猪舍内的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在临产前7天将母猪转移到产房,让母猪适应新的安静环境。

  (3)分娩前要做好产前消毒工作。

  (4)产后肌注催产素3-4毫升,以促使子宫收缩,排出胎盘碎片和炎症分泌物。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