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猪打针?未必你就全会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23|点击次数:
如何给猪打针?未必你就全会
养猪过程中,给猪打针是养猪过程中一项最基本而又较繁琐的工作,实际上在简单的工作中却蕴含了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充分了解了给猪打针的技术要点,才能打好针。否则,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给猪带来新的问题。
一、注射前的准备
(l)按猪的大小、肥瘦、注射种类和药量,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以及消毒药和所需用品。
(2)检查注射器是否有破损,金属注射器橡皮垫是否密封,松紧度调节是否合适,针头是否有堵塞、是否有倒钩,与针管的结合是否严密。
(3)所有注射用的器具,用前需清水洗净后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
(4)抽取药液前,先检查药品是否过期,有无混浊、沉淀、变质;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注射,应注意查看有无配伍禁忌。
(5)抽完药液后,在注射之前应先排出针筒内空气和气泡,并调节好控制注射量的螺旋。
(6)根据猪的大小、是否妊娠,不同的注射方法,采取不同的保定措施,要求保定可靠、安全、方便。
(7)注射前对局部剪毛、消毒;注射后拔出针头再次消毒和压迫注射针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二。给猪打针注射方式
1、肌肉注射
(1)猪的注射部位:①耳根后方的颈侧。②臀部靠近髋骨(十字骨)的上方。注射点不要向后下方移,防止刺伤坐骨神经。一旦刺伤坐骨神经,同侧后肢立即拖地而行,不能负重而残废。
肌肉注射部位(可见药物被注射进肌肉内的深度)
错误的进针方式
肌肉内血管丰富,吸收药液较快,水剂、乳剂、油剂都可以肌肉注射。
(2)因猪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层(肥膘),而脂肪层内血管很少,如将药液注射在其内,很难被吸收,不仅不能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延误了病情。故作肌肉注射时,一定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选用一定长度的针头。原则是针头的长度应大于猪的皮厚加脂肪层的厚度,至少要长25px,才能保证将药液注射在肌肉内。
(3)切实做好保定,不要打“飞针”。
15kg以内的猪,可由助手双手分别握两前肢提起保定。
15kg以上的猪,可用挡猪板或者一门板将猪栏至猪栏的一角,使群猪相互挤在一起,无法移动,这样每注射一头,在其两耳之间的脑顶上作一带红或紫颜色的记号,以免重注和漏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又便于注射,节省劳力,猪也不吃亏,针头也不易弯折。
2、皮下注射
皮肤表面注射部位
(1)将药液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再送至各组织器官。故吸收较慢,一般需经5~10分钟呈现药效。故注射药量过多时,应分点注射。
(2)猪多选择大腿内侧皮薄而皮下较疏松处,用较细长的7、9号针头注射。
(3)注射时先用左手将皮肤捏起,使成一皱折,再右手持针从皱折基部插入针,并将针头轻轻拨动,如感十分轻便,证明针头在皮下,可注药,注完后,拔出针头时,用棉球压住针孔,轻轻揉按。
3、耳静脉注射
(l)静脉注射能迅速发挥药效,能容纳大量药液,而且能耐受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氯化钙等)。少量药液,可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但速度宜慢,严防过快。多量药液则将药液装入50mL葡萄糖瓶内,并以输液管和针头连接。
(2)猪多采用耳静脉注射。其实静脉注射的难点,并不是静脉注射的本身,而是猪的保定是否确切、安全。
(3)35kg以内的猪,多采用横卧保定。先将猪侧卧在平坦的地面,一人抓住两后肢下部向后方拉紧,另一人用手或膝盖脆压住猪的颈侧部;较大的猪则先关入育种常用的“称猪笼”,注射时,从笼顶部间隙抓出猪耳进行静脉注射。此法对种公、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十分适用。
(4)静脉注射前,先洗净猪耳,抹平后消毒处理,由助手用手指捏住耳根部静脉血管处,用塑料皮带或者绳子绕耳根部一圈结一活结栓紧,使耳静脉管充盈、怒张,充分暴露。如果阴雨天、猪舍内光线不太好时,可用手电筒抵在猪耳腹侧面,开灯后,从耳背侧看静脉血管十分清晰。
术者左手把住猪耳,将其托平并使耳尖稍抬高,右手持针,使针尖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回抽注射器见有回流血液,此时用左手手指连同猪耳一起上下捏住在血管内针尖后方的针头,这样可防止猪骚动时,致针尖左右摆动,刺破血管壁。注药前,先松开压耳根手指或解开拴绳的活结,药液随即流入血管;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处,待不出血为止。
4、腹腔注射
多用于仔猪。因腹腔能容纳大量药液并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故可一次注入多量药液。但必须是刺激性不大的药液,天气寒冷又注入药液量较多时,需先将药液升温到38℃~39℃。如果较大的猪,因病致耳部发绀,无法看清血管时,也可作腹腔注射。
仔猪可提起两后肢保定,较大的猪可使其仰卧,呈后高前低姿势。注射前先抖动猪后肢,使肠管向前部移,然后剪毛消毒。
注射部位在倒数第二乳头外侧约37.5px处。针头最好选用细长针头,注射前先将皮向一侧移开点,再与皮肤呈垂直刺入针头,这样皮肤上的针孔与腹肌、腹膜上的针孔就不在一直线上,可防腹腔感染。针头刺入腹腔后,回抽针心,看是否有肠内容物,若没有即可注入药液,速度不宜过快,注射后拨出针头,消毒。
5、胸腔注射
苏气穴
肺俞穴 多用于治疗气喘病、胸膜肺炎,而将某些药物直接注入胸腔内,兼起局部治疗作用;此外,还作猪气喘病疫苗注射用;亦可用来采取胸腔积液,供实验室诊断用。
注射部位在右侧胸壁,倒数第6~7肋间与坐骨结节向前作一水平线的交点(即“苏气穴”)。沿倒数第6肋前缘与胸壁成垂直插入细长针头。注射前需先剪毛消毒,左手将注射点处皮肤向前移动0.5~25px,再插入针,回抽为真空,缓慢注入药液,消毒局部。
6、穴位注射
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既含有中医的针刺穴位,调节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又有西医的药物治疗作用。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后海穴注射。
后海穴(交巢穴)注射: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腹泻、麻醉直肠及阴道、减少猪的努责、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用。
交巢穴位于尾巴提起后尾根腹侧面与肛门之间的凹陷的中心点。
注射针头宜选长针头,注射前先用酒精消毒,针头与皮肤呈垂直平稳刺入,严防针尖朝上或朝下,朝上则刺到尾椎骨上;朝下则刺入直肠内,不仅使注射无效,还损伤了直肠。注射后消毒。
一、注射前的准备
(l)按猪的大小、肥瘦、注射种类和药量,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及针头,以及消毒药和所需用品。
(2)检查注射器是否有破损,金属注射器橡皮垫是否密封,松紧度调节是否合适,针头是否有堵塞、是否有倒钩,与针管的结合是否严密。
(3)所有注射用的器具,用前需清水洗净后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
(4)抽取药液前,先检查药品是否过期,有无混浊、沉淀、变质;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注射,应注意查看有无配伍禁忌。
(5)抽完药液后,在注射之前应先排出针筒内空气和气泡,并调节好控制注射量的螺旋。
(6)根据猪的大小、是否妊娠,不同的注射方法,采取不同的保定措施,要求保定可靠、安全、方便。
(7)注射前对局部剪毛、消毒;注射后拔出针头再次消毒和压迫注射针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二。给猪打针注射方式
1、肌肉注射
(1)猪的注射部位:①耳根后方的颈侧。②臀部靠近髋骨(十字骨)的上方。注射点不要向后下方移,防止刺伤坐骨神经。一旦刺伤坐骨神经,同侧后肢立即拖地而行,不能负重而残废。
肌肉注射部位(可见药物被注射进肌肉内的深度)
错误的进针方式
肌肉内血管丰富,吸收药液较快,水剂、乳剂、油剂都可以肌肉注射。
(2)因猪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层(肥膘),而脂肪层内血管很少,如将药液注射在其内,很难被吸收,不仅不能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延误了病情。故作肌肉注射时,一定要根据猪的大小、肥瘦,选用一定长度的针头。原则是针头的长度应大于猪的皮厚加脂肪层的厚度,至少要长25px,才能保证将药液注射在肌肉内。
(3)切实做好保定,不要打“飞针”。
15kg以内的猪,可由助手双手分别握两前肢提起保定。
15kg以上的猪,可用挡猪板或者一门板将猪栏至猪栏的一角,使群猪相互挤在一起,无法移动,这样每注射一头,在其两耳之间的脑顶上作一带红或紫颜色的记号,以免重注和漏注。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又便于注射,节省劳力,猪也不吃亏,针头也不易弯折。
2、皮下注射
皮肤表面注射部位
(1)将药液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再送至各组织器官。故吸收较慢,一般需经5~10分钟呈现药效。故注射药量过多时,应分点注射。
(2)猪多选择大腿内侧皮薄而皮下较疏松处,用较细长的7、9号针头注射。
(3)注射时先用左手将皮肤捏起,使成一皱折,再右手持针从皱折基部插入针,并将针头轻轻拨动,如感十分轻便,证明针头在皮下,可注药,注完后,拔出针头时,用棉球压住针孔,轻轻揉按。
3、耳静脉注射
(l)静脉注射能迅速发挥药效,能容纳大量药液,而且能耐受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氯化钙等)。少量药液,可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但速度宜慢,严防过快。多量药液则将药液装入50mL葡萄糖瓶内,并以输液管和针头连接。
(2)猪多采用耳静脉注射。其实静脉注射的难点,并不是静脉注射的本身,而是猪的保定是否确切、安全。
(3)35kg以内的猪,多采用横卧保定。先将猪侧卧在平坦的地面,一人抓住两后肢下部向后方拉紧,另一人用手或膝盖脆压住猪的颈侧部;较大的猪则先关入育种常用的“称猪笼”,注射时,从笼顶部间隙抓出猪耳进行静脉注射。此法对种公、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十分适用。
(4)静脉注射前,先洗净猪耳,抹平后消毒处理,由助手用手指捏住耳根部静脉血管处,用塑料皮带或者绳子绕耳根部一圈结一活结栓紧,使耳静脉管充盈、怒张,充分暴露。如果阴雨天、猪舍内光线不太好时,可用手电筒抵在猪耳腹侧面,开灯后,从耳背侧看静脉血管十分清晰。
术者左手把住猪耳,将其托平并使耳尖稍抬高,右手持针,使针尖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回抽注射器见有回流血液,此时用左手手指连同猪耳一起上下捏住在血管内针尖后方的针头,这样可防止猪骚动时,致针尖左右摆动,刺破血管壁。注药前,先松开压耳根手指或解开拴绳的活结,药液随即流入血管;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处,待不出血为止。
4、腹腔注射
多用于仔猪。因腹腔能容纳大量药液并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故可一次注入多量药液。但必须是刺激性不大的药液,天气寒冷又注入药液量较多时,需先将药液升温到38℃~39℃。如果较大的猪,因病致耳部发绀,无法看清血管时,也可作腹腔注射。
仔猪可提起两后肢保定,较大的猪可使其仰卧,呈后高前低姿势。注射前先抖动猪后肢,使肠管向前部移,然后剪毛消毒。
注射部位在倒数第二乳头外侧约37.5px处。针头最好选用细长针头,注射前先将皮向一侧移开点,再与皮肤呈垂直刺入针头,这样皮肤上的针孔与腹肌、腹膜上的针孔就不在一直线上,可防腹腔感染。针头刺入腹腔后,回抽针心,看是否有肠内容物,若没有即可注入药液,速度不宜过快,注射后拨出针头,消毒。
5、胸腔注射
苏气穴
肺俞穴 多用于治疗气喘病、胸膜肺炎,而将某些药物直接注入胸腔内,兼起局部治疗作用;此外,还作猪气喘病疫苗注射用;亦可用来采取胸腔积液,供实验室诊断用。
注射部位在右侧胸壁,倒数第6~7肋间与坐骨结节向前作一水平线的交点(即“苏气穴”)。沿倒数第6肋前缘与胸壁成垂直插入细长针头。注射前需先剪毛消毒,左手将注射点处皮肤向前移动0.5~25px,再插入针,回抽为真空,缓慢注入药液,消毒局部。
6、穴位注射
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既含有中医的针刺穴位,调节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又有西医的药物治疗作用。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后海穴注射。
后海穴(交巢穴)注射: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腹泻、麻醉直肠及阴道、减少猪的努责、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用。
交巢穴位于尾巴提起后尾根腹侧面与肛门之间的凹陷的中心点。
注射针头宜选长针头,注射前先用酒精消毒,针头与皮肤呈垂直平稳刺入,严防针尖朝上或朝下,朝上则刺到尾椎骨上;朝下则刺入直肠内,不仅使注射无效,还损伤了直肠。注射后消毒。
上一篇:这种神秘猪病不可不防 养猪户赶紧来看 下一篇:养好种公猪= 适宜的运动+合理的营养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