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十个你应该知道的猪场内部生物安全要点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19|点击次数:
十个你应该知道的猪场内部生物安全要点

引种

初次引种,在选择供应单位时,尽可能减少供应单位的数量;尽量做到种源引种供应单位的单一性,同时需考察种猪健康水平,有必要要求供应商提供血清检测报告及其健康历史。要让本场兽医与对方兽医沟通讨论,商定一套适宜的隔离与本土化驯化计划,确定隔离期、检测与免疫接种需要 。

隔离舍

(1)规划设计

在中建议隔离区最好坐落在生产区的边界之外。隔离舍与大群之间的理想距离是三英里(4.8公里),但至少要达到400米。从布局上应考虑主流风向和表水径流,确保不会将污染从隔离设施带到大群。

(2)管理

场区内基础设施设备和建设要符合管理要求,生产工作须科学化、养殖纪录要规范化,区内的猪群要有可追溯性标识。按照全进全出模式运营,将所有引进种猪都应与大群隔离不小于八周,其中四周完全隔离,在第四周时由兽医对猪进行采血检测,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任何动物都不得从隔离舍转出。

生产流程

各单位应采用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以便降低饲养环境中的病原水平。当病原水平高的时候,这种系统能够降低发病的风险。这还能防止疾病从高日龄猪只传给年轻猪只,从而改进猪场的健康状态和生长速率。

猪舍布局

在中国养猪场建设过程中,根据规模的大小,可分为。较小规模的猪场可根据土地面积大小设计一点式,这样管理比较方便;作为大规模的猪场比如超过2400头母猪的猪场,可根据管理要求设计两点式或三点式,每个区域布局可根据主风向把保育区放在上方向,其他饲养区域可布局在下风向。

封闭猪群与扩繁

封闭猪群是生物安全的关键要点之一,可以将疾病入侵的风险降至最低,保障舍外环境对猪只的影响,有利于舍内小环境的调节,给猪只提供舒适的环境要求,有助于猪群内部健康状态的稳定。

环境控制

当前建设的猪场均为密闭性猪舍,因此猪舍内部的环境对猪群的健康和生物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猪舍的环境系统设计上,京鹏认为,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应当根据猪只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栏体设计、地板设计、空间设计、排污设计、房舍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从而确保猪舍空气的良好,给不同阶段的猪群提供最佳适宜的温度,为猪缔造舒适的住居生活

供料方式

是生物安全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在猪场供料方式设计上尽可能的将料塔设计在场外靠近猪舍的地方,饲料运输车不进入猪场。同时要定期清空、清扫料塔,确保料塔保持密闭、干燥。京鹏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集中供料的输料模式,从供料环节减少生物安全的隐患。

消毒

生物安全措施应着重考虑设施和设备的卫生。应当系统的对猪场进行消毒,既包括猪群内正在使用的设备的清洗消毒,场内使用的车辆的清洗消毒和人员进出猪舍的消毒等。消毒过程包括:、清洗(人员需要洗澡),然后再用合适的、高效的消毒剂按照标签说明进行消毒。

人员

尽管最容易传播疾病的方式是猪只的转群,但通过猪场人员造成的疾病引入的风险也很可观。要想降低经人员引入疾病的风险,必须对猪场员工进行系统生物安全的培训并严格要求,从人员角度最大限度确保生物安全。

出猪台设施

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中,出猪台设施是仅次于场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设施,也是直接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因此建造出猪台时齐贝网建议:

1、划分明确的出猪台净区和脏区;

2、出猪台的设计应保证冲洗污水不能回流猪舍;

3、建造防鸟网和防鼠措施;

4、保证出猪台每次使用后能够及时彻底冲洗消毒;

5、出猪台应设计在猪场下风向或距离生产区更远的区域。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