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决定母猪群体大小和更新率的计算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14|点击次数:
决定母猪群体大小和更新率的计算 决定是否淘汰母猪的科学根据有以下几点:

  1、死亡

  2、机体严重损伤

  3、不发情

  4、空怀

  5、难产

  6、母性差

  7、分娩数低

  8、体型过大或太肥

  9、老龄母猪

  10、淘汰母猪有较高的价格或仍可作商品肉猪销售

  总之,整个猪群年更新率将大致维持在30~40%左右。如果采用了较好的饲养管理措施。那么可能会没有较明显的原因要淘汰母猪,过一段时间后,造成淘汰率高的原因又会出现,例如,在一个年青的母猪群体中,第一胎母猪较难配上种的原因可能会使母猪淘汰比率一下子增加。

  根据计划的年生产量,计算的所需母猪的饲养数量,可按下面公式:

  每星期分娩20窝×24周=480头母猪

  所需母猪数量的最低要求包括投入使用的后备母猪与经产存栏母猪。因此群体大小在480~500头母猪之间。

  通过基于预期更新率和现有母猪数所作的引种计划,才有可能保持足够数量的母猪按计划进行配种和分娩,达到预期之中的生产水平,当然需要有较高的分娩率。

  分娩率是对配种效率的量化的一个技术指标。分娩间隔是指全场所有母猪连续2次分娩的平均间隔时间长短,对后备母猪来说,是指进入配种怀孕舍并与接触的i时间开始计算。


决定是否淘汰母猪的科学根据有以下几点:

  1、死亡

  2、机体严重损伤

  3、不发情

  4、空怀

  5、难产

  6、母性差

  7、分娩数低

  8、体型过大或太肥

  9、老龄母猪

  10、淘汰母猪有较高的价格或仍可作商品肉猪销售

  总之,整个猪群年更新率将大致维持在30~40%左右。如果采用了较好的饲养管理措施。那么可能会没有较明显的原因要淘汰母猪,过一段时间后,造成淘汰率高的原因又会出现,例如,在一个年青的母猪群体中,第一胎母猪较难配上种的原因可能会使母猪淘汰比率一下子增加。

  根据计划的年生产量,计算的所需母猪的饲养数量,可按下面公式:

  每星期分娩20窝×24周=480头母猪

  所需母猪数量的最低要求包括投入使用的后备母猪与经产存栏母猪。因此群体大小在480~500头母猪之间。

  通过基于预期更新率和现有母猪数所作的引种计划,才有可能保持足够数量的母猪按计划进行配种和分娩,达到预期之中的生产水平,当然需要有较高的分娩率。

  分娩率是对配种效率的量化的一个技术指标。分娩间隔是指全场所有母猪连续2次分娩的平均间隔时间长短,对后备母猪来说,是指进入配种怀孕舍并与接触的i时间开始计算。


  以分娩间隔24周为例,具体时间分布如下:

  怀孕期(生物恒定值)=16周;

  哺乳期(管理恒定值)=4周;

  复发情 =1周;

  失配期 =3周;

  总计 =24周;

  这就意味着,从后备母猪进入配种怀孕舍、经产母猪断奶至再配上种,并成功怀孕的时间允许在1+3=4周的时间范围内。

  以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达到这一生产目标。假设配种母猪有1/3是后备母猪,2/3是经产母猪:

  90%后备母猪在赶进配种怀孕舍,接触公猪后24天配上种;

  10%后备母猪在配种后6个星期淘汰;

  85%的经产母猪断奶7天后配上种;

  5%的经产母猪断奶28天后配上种;

  5%的经产母猪断奶49天后配上种;

  5%的经产母猪配种60天后淘汰;

  因此,到第一次配种所需天数为:

  1/3[(90×24)+(10×42)]+2/3[(85×7)+(5×28)+(5×49)+(5×60)]/100=17天

  那么,对配种母猪来说,配种后114天有80%分娩;配种后21天有8%复发情;配种后42天有8%复发情;配种后空怀4%并被淘汰。

  因此,断奶母猪或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为:

  [(80×17)+(8×78)+(8×59)+(4×114)]/100=26天,恰好小于4周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