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繁殖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2-05-23|点击次数:
獭兔繁殖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体重忽视整体协调。前些年,我国獭兔的主要品种是美系。因而,体重偏小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些育种者将育种的主攻方向放在体重上,将种兔的体重培育成4.5公斤,乃至5公斤以上的大型兔,并以此为宣传的资本。殊不知,獭兔属于中型兔,特殊的培育可以使其长到5公斤以上。但是,在体重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其整体的协调性急剧下降。尤其是繁殖性能、疾病的抵抗力(如脚皮炎)和使用寿命。
2.重视生长速度忽视被毛品质。一些地方收购商品獭兔以体重计量,每公斤活重15元或20元不等,体重在2.5公斤即可达到收购的最低标准。至于被毛密度如何,是否处于换毛期,皮板的成熟度如何,月龄多少,一概不论。在此行为的引导下,很多人仅仅重视生长发育速度,凡是生长发育快的就选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育,生长速度上去了,而被毛品质下降严重。长此以往,獭兔变成了肉兔!
3.重视毛长忽视其他性能。近年毛领路獭兔皮走俏,价格上扬,颇受市场欢迎。因而,很多人在选育工作中将被毛长度作为重要的选育指标,只要毛长,不管其他性能如何,一概选留。这种片面追求毛长而忽视综合性状的做法,无疑对獭兔的发展带来弊端。
4.重视背部被毛忽视关键部位。被毛的密度、长度、整齐度是被毛品质的三大衡量指标。但以哪个部位作为测定标准呢?獭兔体表的不同部位三项指标的表现不同。就被毛密度而言,臀部最高,腹下和股部最低,背部中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很多人选种仅仅看背部中间。这样,很容易将那些薄弱环节忽视,而将那些关键部位(颈上“延窝区”、大腿内侧和足底部)存在明显瑕疵的獭兔选为种用。
5.重视表型性状忽视遗传基础。由于獭兔的产仔数不同,泌乳量不一,饲养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兔群间、家系间、个体间、窝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是由于遗传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环境影响的。表型=基因型+环境,这是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我们选种的目的是将那些真正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表型差异选择出来,而将那些由于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剔除。比如,一只母兔产仔8只,另一只母兔产仔1只。一般来说,这只产8只仔兔的母兔无论泌乳量多高,其仔兔平均获得的乳汁都不可能超过那只“独生子女”。因此,那只“独生子女”的生长速度要比其他多胎兄妹高得多。如果仅按照个体的表型去选种,那很可能将那些最优秀的个体划在被选的范围之外。
6.重视成年选种忽视阶段选育。一些人购买种兔或选择种兔,并非考察种兔选育的全过程,包括种兔的血缘状况(即父母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同胞表现,个体从出生、断奶、幼龄、青年到成年每个阶段的表现,而往往是仅仅观察成年阶段的体重、被毛和其他外在性状,给选种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
2.重视生长速度忽视被毛品质。一些地方收购商品獭兔以体重计量,每公斤活重15元或20元不等,体重在2.5公斤即可达到收购的最低标准。至于被毛密度如何,是否处于换毛期,皮板的成熟度如何,月龄多少,一概不论。在此行为的引导下,很多人仅仅重视生长发育速度,凡是生长发育快的就选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育,生长速度上去了,而被毛品质下降严重。长此以往,獭兔变成了肉兔!
3.重视毛长忽视其他性能。近年毛领路獭兔皮走俏,价格上扬,颇受市场欢迎。因而,很多人在选育工作中将被毛长度作为重要的选育指标,只要毛长,不管其他性能如何,一概选留。这种片面追求毛长而忽视综合性状的做法,无疑对獭兔的发展带来弊端。
4.重视背部被毛忽视关键部位。被毛的密度、长度、整齐度是被毛品质的三大衡量指标。但以哪个部位作为测定标准呢?獭兔体表的不同部位三项指标的表现不同。就被毛密度而言,臀部最高,腹下和股部最低,背部中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很多人选种仅仅看背部中间。这样,很容易将那些薄弱环节忽视,而将那些关键部位(颈上“延窝区”、大腿内侧和足底部)存在明显瑕疵的獭兔选为种用。
5.重视表型性状忽视遗传基础。由于獭兔的产仔数不同,泌乳量不一,饲养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兔群间、家系间、个体间、窝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是由于遗传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环境影响的。表型=基因型+环境,这是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我们选种的目的是将那些真正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表型差异选择出来,而将那些由于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剔除。比如,一只母兔产仔8只,另一只母兔产仔1只。一般来说,这只产8只仔兔的母兔无论泌乳量多高,其仔兔平均获得的乳汁都不可能超过那只“独生子女”。因此,那只“独生子女”的生长速度要比其他多胎兄妹高得多。如果仅按照个体的表型去选种,那很可能将那些最优秀的个体划在被选的范围之外。
6.重视成年选种忽视阶段选育。一些人购买种兔或选择种兔,并非考察种兔选育的全过程,包括种兔的血缘状况(即父母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同胞表现,个体从出生、断奶、幼龄、青年到成年每个阶段的表现,而往往是仅仅观察成年阶段的体重、被毛和其他外在性状,给选种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
上一篇:养兔大户讲 笼养兔"零死亡"经验 下一篇:兔子的养殖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