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进入高峰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和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要了解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对蛋鸡产蛋量持续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常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在开产前就转入产蛋鸡舍,蛋鸡体重开始迅速的增加,生殖系统的发育速度也较快。此时蛋鸡在生理上已经做好产蛋的准备。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的快速生长,输卵管的重量增加,并且变粗变长,蛋鸡此时体重的增长与生殖系统的成熟是同步的。有部分蛋鸡已经开始产蛋,并且发育良好的鸡群的产蛋率增长快速,在24周龄时即可达到80%,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给鸡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的重要。另外,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高达90%以上,这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是一种应激反应,再加上蛋鸡经过转群、免疫、改变生活环境等,机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这阶段易患各种疾病。因此产蛋高峰期除要加饲养管理,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2、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转群管理。在转群前2周要对鸡舍、工具以及用具等进行全面的清洗与消毒,消毒完成后要空舍1周左右再进鸡。在转群的同时对鸡群进行严格的挑选,将老、弱、病、残和发育不良的鸡淘汰,并对初产蛋鸡进行断喙处理,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为了减少和缓解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可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类的药物。在转群凌晨要空腹转群,因此要停料2-4h。转群的时间宜选择在夜间进行,此时灯光昏暗,便于操作,在转群时要轻抓轻入,以免惊群。转群后要尽快让鸡饮水和吃料,待鸡吃饱后再让其休息。

环境控制。做好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环境控制工作,调控适宜的温度,将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的范围,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保温工作。通风对于畜禽养殖来说非常的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且可以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鸡舍内的空气新鲜。尤其是在冬季,有些养殖场为了保暖而忽略的通风,这样有害无利,冬季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但是要权衡好通风与保温间的关系。可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并且在通风前适当的提高舍温。因蛋鸡的性成熟受到光照的影响,并且其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光照管理,通常在产蛋高峰期,一天的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5-16h为宜,光照强度为10-14lx。光的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在自然光照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补光,每天早上天不亮时进行补光,注意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性能。

加强管理。鸡群达到产蛋高峰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要采取措施来加强管理,以保证蛋鸡高产、稳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代谢旺盛,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产蛋性能,因此要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进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操作时动作要尽量的轻。禁止陌生人进入鸡舍,并防止其他动作,如老鼠、飞鸟等窜入舍内引起鸡群受惊。鸡舍的附近要保持安静,防止噪音过大。注意鸡舍日常卫生的清扫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好各项的工作记录,并按照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定点的开关灯、给料,并要固定养殖人员,不可随意更换。

提供适宜营养。产蛋高峰期应饲喂蛋鸡全价饲料,如果是自配饲料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充足且配比均衡。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蛋鸡产蛋率的高低及时合理的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尽量保证整个产蛋期饲料的相对稳定。蛋鸡在产蛋时每产1枚蛋需要蛋白质12-15g,并且随着产蛋量的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在产蛋率达到90%时要饲喂高蛋白日粮,要求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9%。对于能量的供应则要满足适宜的能蛋比。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因形成蛋壳的需要,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钙的摄入不足,蛋鸡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长期下来不但会降低产蛋率,还会导致蛋鸡易发生骨折、瘫痪,使蛋壳的质量下降、破损率增加。因此在产蛋高峰期要给蛋鸡补钙。当产蛋率达到90%时,日粮中钙的水平应为4%。要注意日粮中的含钙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下降,影响采食量,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严重时还易引起钙中毒和痛风等病。除此之外,在产蛋高峰期还要给蛋鸡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

产蛋高峰期蛋鸡易患病,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坚持每天打扫圈舍,每周消毒,并每隔半个月对鸡群进行预防性的投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药物以预防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疫苗。

一、生理变化特点

1.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进入产蛋周期,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卵巢上的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增加。体重增长和生殖系统成熟同时进行。这时部分鸡开始产蛋,发育好的鸡群产蛋率在20周龄达5%,22周龄达50%,24周龄达80%,所以这个时期鸡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外界环境条件均要求十分严格。

2.产蛋鸡进入预产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二、饲养管理措施

1.适时转群,按时接种、驱虫。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在上笼前或上笼的同时应接种新城疫油苗加活苗,减蛋综合征灭活苗及其它疫苗。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的方法。对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毫克/公斤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拌入料中服用。转群、接种前后在料中应加入多种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

2.适时转换产蛋料。为了适应蛋鸡体重的增加、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对钙的需求,可在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饲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同时在料中额外添加一倍量多种维生素。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方法,让鸡自由采食。在开灯期间要保证槽中始终有料。

3.增加光照时间。农村专业户养鸡在育成期多采用自然光照法。在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可每两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到产蛋率达到最高峰时光照总时数达到每天15或16小时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增加光照时间。在产蛋期间光照的原则是时间不能缩短,强度不能减弱。

4.为鸡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产蛋鸡最适合的温度是13℃~23℃,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天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和喂料、饮水、光照等稳定性。

5.搞好疫病防治工作。(1)蛋鸡入笼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4~5周投药一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2)定期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倍量多种维生素,以适应鸡的产蛋需要和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注意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密切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任何微小影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